亞馬遜野火燒不停 亞洲牛肉需求加速雨林消失

 文:蔡百蕙  2019/9/6     7520


氣候變遷,碳排放,素食,心道法師,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火災,牛肉,蘆筍,世界雨林,石油業

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正火燒不停引發全球關注,衛星資料顯示以每分鐘燒掉約一個半足球場面積的速度持續中,許多專家憂心若延燒下去,恐引發災難性的生態與氣候浩劫。這場後果重大的雨林野火,背後的真兇之一卻是遠在上萬公里外的亞洲餐桌,近年持續攀升的巴西牛肉需求量,加速了珍貴的雨林被陸續砍伐清理成肉牛牧場。

首先來了解,這場從太空都看得到的雨林之火為何如此重要?就調節全球氣候上,雨林中的數十億棵樹組成全球25%的碳吸儲庫,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暖化,雨林的大火不僅導致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中,同時也減少了可從大氣中吸碳的樹木,大氣中更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意味著溫室效應的增加。

許多科學家表示,火災若持續下去,可能達到雨林無法再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臨界點,若成真,會是氣候變遷的大災難,也使得氣候目標更難達成。巴西國家太空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資料指出,今年火災案件較去年增加達84%,已發生共7萬多起火災,而其中一半都發生在亞馬遜地區。

氣候變遷,碳排放,素食,心道法師,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火災,牛肉,蘆筍,世界雨林,石油業

那麼,這場引發氣候危機疑慮的火災是天災還是人禍?英國牛津大學生態學教授馬利(Yadvinder Malhi)對媒體表示,這次的亞馬遜雨林起火並非大自然的自我清理機制,潮溼的雨林會起火幾乎都是人禍。

例如在2016年,亞馬遜雨林有多處起火,但該年為旱災年,降雨少,部份原因可歸咎為乾旱導致,然而今年雨水充沛,並不乾旱,卻發生那麼多的森林火災,正是因為人為縱火。

牛肉需求和雨林砍伐同步成長
亞馬遜雨林既然如此重要,卻為何要縱火燒林?美國最大的保育與倡議組織、「野生動物基金會」(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熱帶森林與農業計畫主任沃克(Natalie Walker)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直指:「破壞雨林生態就是為了滿足牛肉需求的激增,真正的轉變可以導向全球市場,特別是亞洲國家,需求的成長正在推動雨林砍伐。」

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國,而亞馬遜雨林有80%都位於巴西境內。根據巴西肉品出口產業公會(ABIEC)統計,從2010年到2017年,牛肉出口成長了25%,去(2018)年巴西牛肉出口更達到164萬噸,其中又以香港和中國為巴西牛肉出口主要市場,24%出口到香港,約15億美元,其次則是中國,佔巴西牛肉出口額22.63%、近10億美元,其他出口市場則包括伊朗、埃及和俄羅斯等。

氣候變遷,碳排放,素食,心道法師,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火災,牛肉,蘆筍,世界雨林,石油業

於是,為了因應牛肉需求的成長,亞馬遜地區的肉牛牧場一直在積極擴大,甚至不惜砍伐雨林並燒掉林地為牧場讓路。耶魯大學林業與環境研究學院主張,這已成為亞馬遜雨林被砍伐的最大原因,佔了其中的8成因素。

碳排量最高的食品:牛肉
食用牛肉除了間接導致雨林的消失之外,牛隻的飼養過程還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水、飼料和肥料,也因此牛肉被歸類為高污染的食品。根據英國民間智庫、「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2017的一份報告,在美國飲食中,牛肉比任何其他的食物造成了更多的氣候暖化污染,每公斤的牛肉約產生26公斤的二氧化碳(對比每公斤的羊肉、豬肉和雞肉分別產生22.9公斤、7.9公斤和5公斤的二氧化碳)。

此外,乳牛還會產生大量的甲烷,這是一種影響更大的溫室氣體,且乳牛飼養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土地和水。如果想要保護環境,專家建議,人們能夠做到減少碳足跡的方式不是不開車,而是大幅地減少食用紅肉。

對於為了提供肉食與乳製品的畜牧業造成的環境影響,聯合國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曾進行研究,發現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中,全球畜牧業貢獻了高達14.5%,甚至比所有的汽機車等交通工具總合造成的污染還多!

對於高碳排牛肉的消費量,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近10年來在台灣市場成長超過50%,高達94%都仰賴自美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地進口,且其中近4分之1為生鮮冷藏進口, 若加上空運過程增加的碳排量,為了吃牛肉的環境代價驚人。

全球肉品與酪農業污染超越石油業
牛肉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在對雨林的破壞和飼養過程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更驚人的是對照起其他高污染的商業活動,「肉品與酪農公司正超越石油產業,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氣候變遷禍首。」一份由「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院(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GRAIN」的共同研究報告指出。

這份聯合報告透過分析全球最大的35家肉品與酪農公司資料,得出該結論。研究的過程中也發現,廣泛來說,這些公司對於相關的排放數據相當保密,而且只有少部份的公司意識到造成的污染,並設定了解決污染問題的強制性目標。

氣候變遷,碳排放,素食,心道法師,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火災,牛肉,蘆筍,世界雨林,石油業

此外,該報告的作者也提出警告,「如果這些產業持續目前的作法,到2050年之前,很可能高達80%的對抗溫室氣體預算要分配到畜牧業。」

如果要翻轉這個情境,GRAIN的研究員Devlin Kuyek指出,全球前35大的肉品和酪農公司相關的肉類和乳製品生產都必須極大幅度地減少。

該報告的結論也指出,其實如果只檢視全球前5大肉品與乳製品公司,其實造成的集體碳排放已超過了前3大石油公司例如Exxon Mobile、荷蘭殼牌公司以及英國石油公司的污染總合。

這份報告提出了更多的證據,說明了肉品和乳製品消費對地球環境造成的危害。此外,另一份於去年6月發表在科學雜誌的論文則指出,如果每個人都停止食用肉品和乳製品,全球有4分之3的農田可恢復為自然林地。

聯合國:建議減少吃肉抗氣候變遷
今年8月,由107位科學家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員會(IPCC)」聯名撰寫的一份關於「土地利用與氣候變遷」的報告更明確地指出,西式飲食對肉類和奶製品高消費正在助長全球暖化,僅管沒有直接建議每個人應該成為素食或全素主義者,但肯定「改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有助於因應氣候變遷。」

該報告同時說明,除了牲畜在飼養過程中製造了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之外,為了開發更多的牧場,也廣泛地造成森林被破壞,整體活動釋放了土壤中二氧化碳,更減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那對策是什麼?該報告也具體建議不少作法,包括飲食朝向素食和純素的大轉變,更健康與永續的消費,例如多吃粗糧、豆類、蔬菜和堅果的飲食,都可以相當程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該發表報告時,科學家們也同時提出警告,如果僅試圖透過減少汽車、工廠和發電廠的碳排放來解決氣候危機注定會失敗。可見得飲食轉型的重要性。

氣候變遷,碳排放,素食,心道法師,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火災,牛肉,蘆筍,世界雨林,石油業

至於如何具體減少肉食?巧合的是,就在這份呼籲飲食轉型以植物為基礎的聯合國報告發表之際,德國國會也正好在討論提高肉稅。由德國綠黨和社會民主黨共同提案,希望將德國現行的7%肉品銷售稅(VAT),提高至19%,「以幫助遏制全球暖化,並為動物福利改善提供資金。」

根據德國知名的《時代週報(Die Zeit)》報導,德國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約60公斤的肉品,是德國營養學會建議量的2倍。(依農委會統計,台灣每年人均肉品消費超過德國,高達78公斤,是國人建議量的3倍。)

「如果大量肉食的飲食型態不改變,將來這些問題可能會變得更糟。」該 聯合國報告再指出:「氣候變遷將加強降雨強度、洪水與乾旱的頻率與嚴重程度,加上熱負荷、海平面上升和波浪作用等因素,也將導致土地退化。」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如何引發一連串嚴重的氣象事件?今年夏天尤其明顯:
•7月北極海冰覆蓋率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由於氣候變遷,7月襲擊歐洲的熱浪增溫1.5度C至3度C之間

•7月全球氣溫比本月工業化前水準高1.2度C

素食的隱藏性環境破壞
在多項科學研究指出肉食對加速雨林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蔬食的攝取也存在對生態環境不小的破壞。根據「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報告,「蘆筍、巧克力和杏仁奶」等素食食品,也都在前20大最污染的食物清單之中。

一大原因來自於食物運輸過程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該研究分析內容為美國主要飲食造成的污染,以蘆筍為例,由於蘆筍幾乎都是從祕魯空運到美國,使得每公斤蘆筍的碳排放高達8.9公斤,超過豬肉和雞肉分別造成的碳排放7.9和5公斤。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因此建議,如果人們要減少個人對氣候的影響,應該盡可能避免需要空運進口的食品。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蘆筍也有8成依賴進口,並且需要遠從泰國、祕魯和澳洲等地空運來台。

氣候變遷,碳排放,素食,心道法師,亞馬遜雨林,地球之肺,火災,牛肉,蘆筍,世界雨林,石油業

此外,有些素食者為了避免食用奶製品而選擇植物奶,例如杏仁奶,也應注意這並不一定是個更友善生態的選項,因為全世界超過80%的杏仁果產自於美國加州,但加州近年來面對長期的乾旱現象,一項研究數據顯示,杏仁果農的用水就佔掉全加州的10分之1,生產一棵加州杏仁果就需要用掉4公升的水!而台灣有超過9成的杏仁果都進口自美國加州。

至於巧克力的環境破壞則在於可可豆種植在西非地區引起的森林砍伐。另一份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則指出,巧克力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於其中添加的奶粉,所以如果戒不了巧克力,又想減少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可以盡可能選擇黑巧克力。

人與環境的衝突如何轉化?有賴認知多元共生、相依共存的智慧,而智慧來自於實踐,避免消費主義式地生活來消耗地球資源,降低物質需求,特別是高污染性物質的食用與使用。靈鷲山心道法師認為,如此可讓地球能夠復育生長,地球文明能朝健康的走向發展。

對抗氣候危機似乎艱鉅,其實不難,只要從每日必須的飲食選項中,減少過度的肉類消費,並多吃在地食材,即可對氣候變遷作出極大的貢獻。德國提出的肉品增值稅或許是一個有效的作法,但只要人人成為一個更有意識的消費者,從「心」思考更永續的飲食,人與環境可以和平共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