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與地球共好的生活方式

 圖:pixabay  文:中安  2021/7/16     2469


九大生活主張,寧靜,愛心,對話,禪修,念頭,地球,生命,佛性

在九大生活主張裡,我們熟悉於節約資源、再生利用,重視綠化環境、減少碳排放,也願意以素餐飲食來體恤生命,這些都是我們愛地球的表現,但是,如果能活出內在的佛性,真實的了解自己,會不會替地球帶來更多的和平與安寧呢?

九大生活主張的「寧靜」、「愛心」、「對話」三大主張,不僅能以外在的實際行動展現,還能夠以內在修持的方式關愛自己、調伏自心,和自己進行深度對話,來達到內在的安寧,持續的以一顆清淨、少煩惱的心,去面對連綿起伏的多彩人生。

我們對自己了解多少呢?是不是總是在上班時勉強自己,於是帶著壞心情回到家中,忍不住對家人發脾氣?是不是總是缺乏毅力,對新鮮事物只有3分鐘熱度,放棄了又責怪自己?是不是常高估或低估了自己的能耐,過於自負或缺乏信心,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或許,我們可以思惟無常,來讓自己接受這些混亂的狀態,但這些表面上的不順利,會不會跟自己的內在衝突有關呢?如果能了解自己的個性,同時釐清外在環境是如何影響著自己,這些問題就可以被看見,接下來,學習換個方式去應對,就可以在相同的情境中,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如果知道自己是按部就班的個性,卻突然被要求短時間處理一項急件,不免會生起了不滿的情緒,只能很粗糙的完成這項任務。這時候,該以平常的標準來譴責自己做得不好?責怪公司不早一點通知?還是看到這次事件的特殊性,告訴自己「沒關係,你盡力了」,允許自己短暫的情緒抒發和不完美,也允許生活中能出現意外狀況,真正的放下呢?

靜心能幫助我們回到平和的寧靜狀態,幫助我們打開內在本就俱足的佛性。靜心結束時,腦袋會放慢而不會鑽牛角尖,適合重新解讀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件,平靜客觀的去覺察:事件中我的感受和情緒是什麼?是什麼讓我生起了煩惱?有什麼心法可以更坦然的面對它?時常做這樣的練習,對自己有更深層的探索,能漸漸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更舒心的面對種種日常與挑戰。

心道法師提醒:「念頭在心頭,不舒服;轉個念頭,心頭就開。」

放下執著,沒有過不了的關卡或門檻,對自己如是,對他人如是,對萬物亦如是。一旦允許自己不必完美,也會對他人有更深的接納,當心識變得寬廣,自私便不會是我們生命的基調,反而能接受更多的意外與無常。

生命各自獨特,所以必須歷練、面對衝突,卻也因為這種變化,讓唯一的地球產生了豐富的面貌。因此,我們時常靜心並時時覺照,能更充分的接納自己與外境的多元性,這分寬容也成為地球上的美好磁力,讓身邊的人也變得寬心許多,不再用習氣互相對立、攻擊,共同營造一個從個體到整體都和平的美好世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