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植物飲食的美好生活
圖:pixabay.com 文:中安
2021/9/24
2567
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提到「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蘇東坡認為,竹的風雅更勝於食肉,以這篇詩作抒發當時的心緒,暗喻著與其變得庸俗,不如讓自己物慾少一些或瘦一點。顯然,肉類除了食物的功能之外,在人類文化中也隱藏了多種意涵。
在歐美的食品廣告中,吃肉被賦予強悍、力量與男子漢的形象,美式漢堡中總夾著厚片牛肉,代言人幾乎都是男性,知名連鎖漢堡的廣告甚至找來一群成年男子,手持大漢堡陸續走上街頭遊行,最後集結還配上一句吶喊「I Am Man!」;華人文化裡也有一句「我可不是吃素的」,暗喻自己如肉食性動物般兇猛,強硬且不好對付。
如果我們有意識的去觀察,就會發現品牌廣告、行銷炒作、促銷手法……等等,是企業或組織基於自身利益,將內容訊息美化、包裝後,再餵養給閱聽者,這些資訊未必正確,也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卻形成了一種「常識」。於是,2019年的紀錄片《我的肌肉吃蔬菜》(英文名The Game Changers,又譯為規則改變者)的製片詹姆斯威爾克斯,實事求是的去了解肉類與蔬食對人體的影響,片中採訪了多位由葷轉素,卻表現更傑出的運動員,顛覆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
吃肉才會勇猛強壯?吃素是女性或柔弱的表現?詹姆斯威爾克斯在《我的肌肉吃蔬菜》片中以自身為例,他原是體能優異的專業綜合格鬥家,卻在2009年取得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終極格鬥之王)的冠軍頭銜後,因訓練時受傷,導致雙膝韌帶撕裂。無法持續訓練、不願只是等待傷癒的他,急於尋找快速使身體復原的方法,沒想到在研究文獻中發現,如神鬼戰士般在古羅馬競技場殊死搏鬥的鬥士,原來是「吃素的」。
詹姆斯威爾克斯開始透過吃素加速身體復原,發現身體的疲勞感降低,而且肌耐力更甚以往,他也推薦患有心臟病的父親加入茹素行列,讓父親體驗植物能量如何使身體變得輕盈。事實上,植物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比起以肉為主食,全植物飲食能攝取多樣化的營養素、膳食纖維,不偏廢於某幾種營養類型。此外,肉類攝取過多也可能在體內引起發炎反應,或使血管阻塞、硬化;多攝取植物能抗氧化、降低膽固醇、減少脂肪攝取,也可能降低得到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風險。
不論是講求健康飲食或個人信仰、信念,台灣蔬食的人口持續增加,已占全台10%,位居全球第2,街上找蔬食餐廳、上網找純素食譜也越來越容易。同時,純植物肉品變得普及,而許多全植物料理的美味度,甚至勝過一般肉類產品,即便身邊親友喜歡嚐鮮或習慣葷食口味,仍可以用素食美食相約、相聚,無損生活品質。
其實,植物還有天生的療癒能量。當我們走入公園或山林,被綠樹圍繞時容易放鬆下來,花精、植物精油的療法也得到許多人的青睞與支持,更別說是傳統草藥成的茶飲、藥膏,是早年祖先流傳下來,我們熟知而常用的生活處方。
如果你的身邊有人認為「蔬食救地球?離我太遙遠了!」那麼請試著以身體健康、療癒生命能量的角度建議他:「一週嘗試一兩天看看,不習慣也沒關係。」只要願意嘗試,一旦身體感覺輕盈、活力增加,生活品質變好,那就對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