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每年正吃入五萬個塑膠微粒

 圖:DarkWorkX在Pixabay上發佈  文:首覺  2019/7/4     3878


靈鷲山,塑膠,環保袋,地球,「國際無塑膠袋日」(The International Plastic Bag Free Day),國際零廢棄組織GAIA,塑膠微粒

英國衛報報導,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日前發表一項研究,科學家估計,在塑膠製品氾濫的現今,成年人每年大約攝入 5 萬顆塑膠微粒,兒童大約為 4 萬顆的驚人數據。

這項研究是第一次估計人類攝入塑膠的研究,真實數字可能會高出許多,因為只有部分食品和飲料被分析,並沒有全面性的研究了解,攝取塑膠微粒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但它們可能釋放出有毒物質。有些碎片小到可以穿透人體組織,也可能引發免疫力問題的反應。

國際零廢棄組織GAIA,在2015年7月3日發起「國際無塑膠袋日」(The International Plastic Bag Free Day)。想想,一個塑膠袋通常被我們使用多久?根據臺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TOCA)2015年參與統計的ICC國際淨灘行動成果,塑膠袋是台灣海洋廢棄物種類中的前十名,2015年僅在兩個月的淨灘活動內就撿到共10,243個塑膠袋,總面積相當於十戶臺北市住宅。

塑膠微粒主要是由塑膠垃圾分解而成,由於人類大肆製造塑膠製品又不能有效的回收廢棄塑膠產品,使得地球上塑膠原料與微粒存在於空氣、土壤、河流和世界上最深的海底中,似乎無所不在。

專家發現,塑膠微粒已經在自來水、瓶裝水、海鮮和啤酒中存在。而被認為較乾淨衛生的瓶裝水的塑膠微粒平均比自來水更多出 22 倍。研究人員表示,僅飲用瓶裝水的人每年約食入 13 萬個顆粒,而飲用自來水則為 4 千個。

塑膠微粒回到人類身上首見於2018 年 10 月所研究的人體糞便樣本中發現。科學家不清楚塑膠微粒對人體會有何具體影響,但此研究推測,大多數吸入的顆粒是從口中攝入,而不是經由咳嗽或打噴嚏進入人體。

科學家基蘭·考克斯(Kieran Cox)表示:對於塑膠微粒的數據仍然不足,其他食品如麵包、加工食品、肉類、乳製品和蔬菜,可能也含有同樣多的塑膠微粒。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歐盟委員會的首席科學顧問在 2019 年 4 月的一份報告中,就已提到要關注塑膠微粒的環境和健康風險的證據,並提出必須關注與採取預防措施的理由。最後得出結論是,「考量有關四處衍生的塑膠微粒污染的科學證據越來越多,導致其不斷增加也不可避免的現實面,人類應該立即採取合理與合比例的措施,以防止塑膠微粒的排放。」

生活中塑膠無所不在,但如果有心減少塑膠並非難事!靈鷲山平安禪邀請大家一起響應出門自備環保袋,愛地球,愛物種,不使用免洗餐具,不買瓶裝水。7月20日,誠摯邀請您來到國立台灣圖書館,觀賞這部記錄「海洋塑膠垃圾與生態危機」的紀錄片。讓我們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