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源流
圖:周智芬 文:靈鷲山佛教教團
2016/1/29
6989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壇經》
中國禪宗是由釋尊捻花,迦葉微笑,於一千五百年前,由菩提達摩渡海東傳。又因過去歷代祖師們的積極弘化,融合在地思想,不斷創新,於唐朝六祖慧能大師,將禪蛻變成具有頓悟特質的禪宗修行法門,有別於南傳四念住,及藏傳三密加持的禪修方式。
六祖之後,禪宗「五家七宗」興起,臨濟興盛,曹洞次之,因此有「臨天下,曹一角」之說。清末,曹溪南華寺虛雲禪師重振祖庭,繫五家於一脈,使得中國禪宗又恢復以往的生氣。禪宗禪講「不假方便」、「頓悟」,常讓人摸不著頭要如何修行。其實,「禪就是心,心就是禪」。禪宗是基於「眾生皆有佛性」的「心性本淨」思想談禪修行。只要你放下妄想、煩惱,你就可以徹見心的真實,明瞭心的空明與覺照。經由不斷地練習、薰修,你將會發現那心的覺照力與靈敏度增加,若能保持一分鐘,你就是一分佛;若能生生世世保持,各位就是究竟佛了。說起來道理並不困難,聖凡在一念之間,但是要你願意去實踐。
心道法師的禪修依於臨濟、曹洞宗風而戮力於實修,終能在臨濟、曹洞法門的實踐基礎上,開創「平安禪法」。
平安禪法,源於心道法師早年塚間修及荒山斷食閉關實修的體驗歸納;以呼吸為下手處,以寂靜修「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為照用,止觀圓融,普攝根器。
平安禪法,是心道法師規劃的「人生佛教—四期教育」的核心修持主軸,貫穿阿含期、般若期、法華期、華嚴期的行門體驗,也是靈鷲山推廣的禪修法門。行者透過平安禪法,可以提升自我反觀的能力,內心清明覺照,進而搭配「四期教育」課程的學習,從出離心開始,逐漸長養慈悲心,發起無上菩提心,以此延伸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生命大學習,直至菩薩道的圓滿。
禪師提倡「心和平,世界就和平」、「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生命智慧,將2003年開始年度集結的萬人禪修,以「九大生活主張」、「斷食之愛」為實踐方案,延伸為觸目遇緣、人人可為、當下圓滿的「全球寧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