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台灣亮點
圖:劉湘吟 文:劉湘吟
2017/11/30
6193
從齋僧大法會看台灣獨有的佛教文化與人文展現
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華夏文明以孝道聞名於世,在佛教傳入之後,華夏文化的慎終追遠傳統更進一步融合佛教的慈悲與孝親精神,每年農曆七月是民間中元普度,也是「孝親月」,水陸空大法會和其他許多供佛齋僧大法會常在此時段前後舉辦,在21世紀許多傳統文化日漸消亡的今日,這樣歷史悠久、意義深遠的文化與信仰的展現,更顯得彌足珍貴。
除了已持續三十餘年的靈鷲山水陸空大法會,幾年前曾參加於林口體育場舉辦的國際供佛齋僧大法會,來自世界各國五千多名法師應供,義工上萬人,當日參與群眾兩萬五千餘人……這樣一場盛會,也是「台灣精神」的展現︰上萬名義工出錢出力,沒有薪水領、用「心」奉獻的結果,所呈現出的服務品質,是全世界的商業鉅子、效率大師都計算不出來的︰一切井然有序,沒有抱怨或紛爭,哪裡有缺漏或需要哪裡就有人自動補上,他們所提供的服務絕不奢華或造作,在簡樸裡,在數萬人聚集的一種龐大、緊張氛圍裡,卻讓人感受到最大的真誠、恭敬、妥貼、舒坦。
2017年7月30日,因緣際會赴台中參加中區全國供佛齋僧大法會。在前後兩個颱風夾擊下,當天台中如奇蹟般無風無雨,來自十方參與盛會的法師人數更打破歷年紀錄︰當天共有6309位法師前來應供,加上志工、齋主、工作人員、與會大眾……等,這場上萬人規模、生自民間草根的法筵盛會,讓人再次看到維繫這個社會穩定前行的美善力量,體會到這塊土地的光明與希望,從許多小細節裡,再次發現一個不同於慣常在媒體上所看到的台灣︰不喧嘩,不虛浮,踏踏實實,樸實善良,虔誠信仰,默默奉獻……這是最美好的台灣。
志工精神+人文展現
「齋僧」傳統由來已久,自佛陀時代起,佛教僧伽即有「結夏安居」的傳統︰每年的農曆4月16日至7月15日,僧眾閉關、用功修行辦道,至7月15日出關,稱為「佛歡喜日」、「僧自恣日」。
《盂蘭盆經》中記載著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對弟子們的一次傳教說法︰當時,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救亡母脫離餓鬼之苦,向佛陀求教,佛陀告之︰於7月15佛歡喜日,以百種美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聖眾之道,其德汪洋」,仗大德眾僧的廣大功德力,可為現世父母延年益壽,更可救度今世乃至七世父母超拔罪業、往生西方淨土。
佛教三寶為佛、法、僧,佛弟子皆應禮敬三寶,若無三寶,無法學佛修行到彼岸;而三寶中,僧寶尤為傳布佛寶與法寶的重要引路人、接引者,《阿含經》云︰「見僧如見佛,見僧如見法」,世間若無僧寶,佛法不得流傳;供僧就如供佛,因此佛教素有「齋僧」傳統,結合盂蘭法會典故,於農曆七月供佛齋僧、為父母祈福報親恩,廣修供養、冥陽兩利。
在中國,「齋僧」盛行於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而時至今日,大規模的齋僧大法會,據知全世界只可見於台灣。
7月30日一早,在第30屆中區全國供佛齋僧大法會會場(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看著一列又一列、數不清看不盡的數千位法師入場,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上萬人聚集的會場,一切有條不紊,數千名志工人員在川流走動著,應供法師們坐滿了630桌,這630桌要在同時間上菜、撤菜,除此之外還要提供上千名與會大眾便當,坐在大眾席的我,對志工師兄師姐們貼心周到的服務印象深刻︰不時問候提供飲水,便當送來,一排排發送便當,用完後一一收回便當盒,當即做分類、撤走……整個流程是那麼妥貼、有效率。同行友人讚歎道︰「數千人在此用齋,居然場地完全是乾乾淨淨,地上沒有一點油膩,所有垃圾分類得清清楚楚。」在會場中與這些忙碌穿梭的志工師兄師姐們相對而過、四目相視時,「他們會對你善意地點頭致意……這麼大型的集會活動,沒看到警察、保全等維護秩序的人,這種人文精神和表現去哪裡找?台灣就是讚。」
台灣社會裡許許多多在默默服務、把最基本而重要的工作做好的平民老百姓,很多都是佛教的師兄師姐。這群有信仰的師兄師姐們最發心、最有行動力。會場洗手間的大捲衛生紙,一片一片疊得好好的放在那裡,既整齊又方便取用;沒事時只見這些師兄師姐們坐在一邊念佛,散發一種安定的氛圍,「這樣的恭敬心、自動自發、真誠盡心,來自於每一個人發自內心最寶貴的一個認同、一個『願意』,所以才有這麼動人的呈現。」
社會穩定、向善的力量
「台灣的佛教,不愧是世界的至寶。」曾參與國際供佛齋僧大會的日本人榎森正浩曾發出如此的真心讚歎。
「台灣的齋僧大法會,對外國朋友而言非常震撼。」2017年7月30日當天帶著來自韓國的佛教界人士前來觀摩的國際佛教善女人協會張玉玲老師說︰「齋僧大法會只有台灣有。當然東南亞的南傳佛教國家僧人們每天要出外托缽,那也是齋僧,但論到規模之大、場面之壯觀、數千位僧侶前來應供——這樣的齋僧大法會只有在台灣看得到,而且已行之有年,最可貴的是它是源於在地、草根。在這樣的大法會裡,會格外感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那種美、善,對聖、對真理的尊崇與嚮往。」而千千萬萬名參與其中的人,「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會持續傳揚這樣的精神,也是社會穩定、向善的力量。」
近十幾年來常奔走於國際間各種佛教會議的張玉玲老師說︰「佛教和佛教文化,是台灣在國際上的一個亮點、一張最好的名片。」她說起,這些年來參與各種國際佛教會議,「其他國家的與會者一聽說我們來自台灣,總是報以羨慕的眼光。他們很羨慕台灣的佛教發展和氛圍。台灣什麼第一?布施第一。全世界沒有像台灣這麼慷慨布施的地方。現在印度在推動的佛教復興運動,有很多是台灣人在投入;許多聖地、寺廟的重建,也是台灣人在護持。台灣良善的佛教文化、台灣佛教徒的虔誠信仰,真可以說是台灣的一大特色。」
從自我生命的提升、內在的修行,到社會的安定、祥和,甚至擴及國家的未來發展、對世界的助益與貢獻——佛法的精神內涵與佛教文化,是我們的無上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