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柑仔店」讓街頭更有愛

 圖:人生百味web  編輯:劉湘吟  2019/1/16     5730


人生百味,反乘食,石頭計畫,街友,人生柑仔店,大誌,關懷,街賣,

台灣的「春一枝商行」為剩食再生努力,非營利組織「人生百味」也將關懷社會弱勢族群的行動與「反剩食」運動結合——他們募集市場、家庭過剩的食材,烹煮料理後帶到街頭與街友分享,既使食物不至於浪費,又讓街友填飽了肚子。

人生百味」團隊2014年由朱冠蓁、巫彥德、張書懷等幾個年輕人組成,成立的初衷是關懷街友,他們啓動「石頭計畫」︰募集過剩的食材,每月一次將烹調好的食物送到街友手中。隨著與街友的互動愈來愈多,了解也愈來愈深,他們發現︰其實街友和你我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他們現階段的生活陷入困境。俗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貧富只是因緣的輪轉、化現,不論是誰,在困難的時候都需要別人幫忙,人間彼此相助、彼此支持的真情,最是可貴。

許多街友以販賣口香糖、面紙等日用品為生,在此我們稱他們為「街賣者」;經過對街賣者的訪談、研究後,「人生百味」發現︰由於身體、心理、家庭狀況等因素,街賣者難以從事一般性的工作,他們需要更彈性的工作,而且必須每天都有收入,否則就沒飯吃。這樣的工作型態無法承擔風險,因此我們常見的街賣者販賣的都是成本低、社會接受度高的小商品。但這似乎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表示,當他們遇到街賣者時「想買,但在籃子裡找不到想買的東西。」

為了進一步幫助街友解決溫飽問題,人生百味又發起「人生柑仔店」計畫——為街賣者開發更多在地優質商品,希望改變之前「激發購買者同情心」的銷售模式,逐步扭轉街賣的固有形象,讓「街賣」也能被社會視為一份正常的工作。

以體積小、易攜帶、在地生產、友善土地為原則,人生百味與茶廠或小農合作,推出街頭通路專賣的商品。數年前由街友販售的《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進入台灣,已經開啓了不同的街賣模式,而人生百味這波新的街賣內容,讓人們在街頭行走之間也能遇見友善土地的在地好物,同時可以傳遞對街友的一份支持與關懷,讓街頭成為更友善、更有愛的空間,讓我們這個社會裡每一個人不分貧富和社會地位的高低,都能有尊嚴地生活。

關懷、幫助街友,其實還有更有創意的辦法︰1991年,倫敦有一群年輕人想親近、了解街友,他們在網上招募同伴,每週去送襪子、食物給街友,彼此間漸漸建立了友好的關係;幾年之後,這群年輕人想發展出一套讓街友重拾自信、能夠自立的模式,由於對街友的了解,他們知道街友有一項長處︰日日在街頭生活的他們,對城市裡的大街小巷可說瞭如指掌,「是不是可以讓他們成為另類的城市導遊?」2010年,這個想法得到英國最大社會企業育成組織UnLtd的資金,成立“Unseen Tours"社會企業,在與街友共同討論後,設計出多條融合歷史文化與街頭故事的城市遊覽路線,透過街友的視角來引領遊客遊歷一座城市,無疑是極具創意的體驗。

這樣的例子,或許也能讓我們有更多啓發與思考︰在關懷、協助社會弱勢族群方面,其實有很多方法比只是簡單的同情更有意義,並且對「施」與「受」的雙方都更有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