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寧靜、安定的召喚—淑恕師姐

 圖:沈仲怡  文:劉湘吟  2024/5/10     2005


平安禪,靜坐,冥想,禪修,四步驟,覺知,坐禪,護關,法工,心道法師,志工

近兩年來,淑恕師姐是山上禪堂法工群中的熟面孔之一,住在花蓮的她,每每開著車從花蓮一路來到福隆靈鷲山上做法工、為大家服務,臉上總是帶著溫煦的笑容,雖然路程遙遠,但她不以為意。

「一直以來我就很喜歡禪堂,因為又禁語、又攝心,你一進來,就會覺得整個人是安定的。」之前住台北時也曾經學習禪修,幾年前因緣際會,她和登山的朋友們第一次上靈鷲山參訪,經過禪堂時她往裡一望,「哇!好殊勝。」當時她心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來結緣。

「我們這座禪堂的磁場不一樣」
喜歡大自然的她,工作之餘,常常去爬山、露營,她也分享自己爬山或爬樓梯時的小秘訣︰「我的習慣是一邊爬、一邊念佛號(阿彌陀佛)。只要是很陡、會爬得很喘的路,我就一邊念佛號一邊爬,就像是用禪修的步伐來爬山,配合呼吸,一聲佛號、一個步子,就覺得很喜悅,也不會那麼累。」淑恕笑說︰「這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可以參考,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前幾年疫情,戶外活動的機會減少了很多;疫情漸漸平息後,突然有一天她在網路上看到靈鷲山一日禪的活動訊息,心想,自從移居花蓮後,很少有機會禪修、打坐,不如再來溫習一下,就報名了。山上與山海景致自然交融的環境與課程安排,「戶外禪、森林禪……好特別!」令她十分喜愛、讚歎。一日禪留下美好的經驗,於是又報名二日禪,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回饋,然後就上山做法工,並且「認養」了每月第一週的週六、日上午上山做法工。

2023年六月山上週年慶那天,淑恕上山為體驗九分禪的遊客們服務。那天下午,有一對年輕父母帶著一個小男孩要進禪堂體驗九分禪,「那個小孩在外面本來是一直動個不停、玩得很開心,一進到禪堂,他馬上安靜下來,沒聲音。接下來的九分鐘他都很安靜,一直到走出禪堂,他才開始又蹦蹦跳跳。」

這一幕讓淑恕印象深刻,回想起自己幾年前第一次上山、經過禪堂往裡一望時的感受,也解釋了為什麼當法工排班突發變動時,她會不多加考慮就答應多留半天支援,「其實那天下午我本來也是有事要走的,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就答應了……」看到那個突然變得安靜的小孩,她找到了答案︰「我們這座禪堂的磁場,不一樣。」那種攝心、安定的氣場,連四、五歲的小孩子都能夠清楚感受到,也在無形中召喚著她,讓她願意靠近,願意處於那樣的寧靜、安定中。

善因善緣的流動
某次斷食禪修,她上山做法工,那天,學員們去森林禪堂禪修,「我和另一位法工拿著禪修墊走在後面。」在通往森林禪堂的入口處,她看見一位拿著拐杖、腿腳不太方便的學員坐在那裡,「我知道那條路有點不好走,可能不太適合這位學員,看來她也不想走……」淑恕心想︰那就不要勉強下去,畢竟安全最重要;但讓她一個人枯坐在這裡也不太好,「我來陪她吧!」

於是她坐在這位學員身邊,陪她曬太陽、聊天,「原來這次她是陪女兒一起來參加斷食禪。由於種種因素,她心情不太好,有很多不如意……」淑恕聽她說著,溫柔陪伴,也像朋友般分享︰「你來這裡就是放鬆,不需要勉強自己參加所有課程;女兒邀請你來,也是一份孝心……」

禪關結束時,大家要下山了,「那位學員還特地走過來抱抱我……我很感動。」之後聽說,原本那位學員不同意女兒之後還要來參加短期出家,後來答應了。因緣奇妙,令淑恕滿心歡喜。

以前住台北時,她曾在行天宮當志工多年,「做志工、法工,其實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在每個當下感受到的,往往是超乎預期或經驗之外的——這些生命的禮物,需要親身體驗過才能得到。

她也曾經帶著同事、朋友一起參加媽祖遶境,前兩年計畫和妹妹、女兒女婿同去,沒想到八十多歲的母親也說想去,她特地先到台中實地探勘要帶老人家走的那段路的路況;走的那天她又提前一天到達,還買了十箱礦泉水、餅乾,和媽媽、家人一起發給遶境走路的人,「因為之前也接受過很多別人無私的招待,很感動。」那天媽媽很開心,而善因善緣的流動,亦令人讚歎。

動作可以快,但心不要急
「這兩年來我覺得非常好的是,藉由一日禪、二日禪,之後加入『永續自覺營』,我又重拾起禪修、打坐,而且進一步培養起每天禪修的習慣。」

現代人普遍工作、生活的節奏緊張而緊湊,久而久之身體也吃不消、出現狀況,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十幾年前淑恕才決定移居花蓮;雖然花蓮的壓力沒有台北那麼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壓力,畢竟還在工作、上班,「禪修之後,覺察力會變得比較敏銳,比較能夠觀照到自己的心的狀態,也比較容易從緊張、急迫中安靜下來。」也不是說一切都變得慢慢來,而是「動作可以快,但心不要急。」禪修讓她的自我覺照力提高了,「常常會好像突然醒過來︰ㄟ,我在幹嘛?」

在法師鼓勵下,她也想挑戰禪七,「等我好好計畫,排個七天的假。」有時當禪修學員,有時當法工,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異同?「我覺得是一樣。做法工的當下,其實就是在禪修。不管是面對所負責的工作,或與人接觸、應對,整個過程裡,要身正、心正,要很清楚自己的心念,清楚地覺知一切,一直『在當下』——身心的狀態和禪修時是一樣的。」

雖說心的狀態很相像,但也不能偏廢一端,「禪修,是讓自己不斷再深化、提升,更精進……還是要對自己有一點要求。」淑恕笑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