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與永續的平衡

 圖:Andy Fu 文:許凱森  2016/4/14     5052


靈鷲山 平安禪 心道法師 禪修 環保 地球

 

地球資源有限,人類欲望無窮。追求發展造成環境破壞,當經濟奇蹟發生時,排山倒海的汙染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九七九年彰化爆發多氯聯苯汙染米糠油;一九八三年桃園鎘米事件;一九九七年間,新竹半導體晶圓廠急速擴充,汙水處理設備早已無法負荷;二○一三年高雄日月光偷排廢水至後勁溪……。

 

佛家說少欲知足,無限的慾望會帶來煩惱,將慾望縮減到與有限資源相符的程度,會是另一種選擇,也就是佛教所指,藉由戒、定、慧來對治人類的欲望,要利用簡約的生活,來對待有限的資源。人類不過僅是構成生態環境諸多因緣中的一環而已,環境中的每一個環節,對生態平衡都一樣重要。因此,佛教倡導眾生共生,絕不輕視任何一個環節,戒律甚至規定,佛教僧眾不可除草、折枝。

 

大地之母沒有能力供應人類無窮無盡的需求,但發展至今已不能走回頭路,地球也不可能回復無汙染狀態,汙染與永續一直在拉扯,經濟發展和對下一代可能造成的影響,必須找到共存的平衡。

 

印度東南方外海的斯里蘭卡,有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兒院,收留了近百頭大象,堆積如山的大象便便原本是令人苦腦的事,但是當地一間紙廠的創辦人研究出以環保技術將大象糞便製成筆記本、便條紙、相框、紙花和磁鐵等,一公斤大象糞便可以做成66張A4大小的紙張,原本令當地居民苦惱的糞便,竟然變成創造商機的好東西,不僅以「人象共生」的模式闖出新天地,挽救了不少樹木,更創造出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習慣可以養成,當我們享受著現代社會的便利時,日常生活自備購物袋、環保杯、環保筷的小動作,甚至有餘力參與淨山、淨灘、植樹等活動,都多多少少可以讓汙染和永續這兩個對立現象勢均力敵地和平共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