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坐,讓你養生、增智、開悟

 圖:沈仲怡  編輯:劉湘吟  2016/4/27     8551


靈鷲山 平安禪 心道法師 禪修 禪坐

禪修打坐,看起來像是一種平靜的、放鬆身體的運動,其實它的功能還不僅於此——打坐時,人處於一種集中保持非主觀意識的感覺、感情和意念的狀態中,對於大腦認知和心理方面也有許多好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罹患各種疾病的患者就診,醫師的診治除了現代醫學性治療、讓病患服用藥物之外,還經常會教病患盤腿打坐,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

 

讓我們來看看標準的打坐姿態︰當你雙腿盤曲靜坐時,人體呈一個近似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狀,從頭頂往下約三分之一的部位是下丹田,正好是「黃金分割率」的0.618之處。

 

中國道家自古即講究丹田是貯藏人體精氣之府、煉精化氣之所,丹田也是任脈、督脈、沖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和歸縮處,此外,它也是真氣升降、血氣匯集的生髮之地。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的源泉、陰陽之會,因此中國歷代養生名家都極為強調下丹田的修鍊。

 

中國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陸遊享壽85歲,他年輕時修道學禪,也經常打坐,因此直至晚年身體都十分健壯,而且頭腦靈活。

 

中國傳統的打坐養生功法,最早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廣成子詢問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這段論述,其實就是描述打坐時的真實感受和長生之道。

 

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打坐不但有助於養生,它還可促進學習、增強記憶。

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有「坐忘」(即靜坐入定)之說。

古人程頤在《鶴林玉露》一書中說:「每見學者靜坐,便嘆其好學。」

朱熹也要求學生「半日讀書,半日靜坐」。

 

明代大儒王陽明說:「昔吾居滁時,見諸生多務知解,口耳異同,無益於得,姑教之靜坐,一時窺見光景,頗收近效。」王陽明還認為,靜坐可使人「聰明日開,德性堅定」。

 

打坐也為文學家帶來靈感。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王維、李白早年受佛道薰陶頗深,揮就許多富含玄理禪趣的詩句,其中有些就是在打坐中悟出的。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詩中寫道:「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都不應」。李白在學道打坐後寫道:「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湛然冥真心,曠卻斷出沒」。宋朝文學家陸游、蘇東坡、歐陽修也打坐,如陸游在〈好事近詞〉中寫:「心如潭水靜無風,一坐數千息,夜半忽驚奇事,看鯨波暾日」。

 

打坐還有助開悟、頓悟宇宙人生至道。《易經繫辭》記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

 

想體會「天人合一」的境界嗎?——就從禪坐開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