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的省思與契機

 圖:沈仲怡 編輯:劉湘吟  2016/9/21     4304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寧靜,環保,慢食

 

「民以食為天」,「食」可說是每一個人生命中不可迴避、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您聽說過「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嗎?過去30年來,慢食從出版、設立大學到開發全球通行的飲食指南App,從各個面向追求更好、更乾淨、更公平(good, clean and fair)的食物,對全世界的正向影響力逐步擴大;慢食的發起人Carlo Petrini曾獲《時代雜誌》評選進入歐洲英雄榜,「他改變了我們對吃的想法!」英國《獨立報》則形容他是「一個掀起世界革命的美食家」,2013年,他更獲頒聯合國環境類獎項的最高榮譽《地球鬥士獎》(Champions of the Earth)。台灣社企流網站特赴義大利專訪這位世界級領袖,聽他剖析全球糧食供給困境,也請他以過去30年的經驗為台灣提出建議。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Petrini:全球都在面對食物生產鏈失靈的問題,各地解決方法不同,但其中共同的議題是食物主權。每個國家應該根據各自的文化、自然條件、經濟發展和飲食習慣,主導自己的農業發展。其中的關鍵就是在地生產者。過去15年,在地經濟由於全球化及大規模生產盛行而不斷衰落,到了現在,我們開始看見大規模生產所伴隨的問題︰土壤、地球、水資源、人類健康都被破壞,影響太大了!全球消費者都無法忽視。從結果來看,過去10年生物多樣性被破壞了70%。上千年來人類生產的傳統文化都在這15年破壞殆盡,這不是一場災難嗎?

 

問:但大規模生產、全球化的產銷看似是趨勢,在地生產者大多為小農,他們還有機會?

 

Petrini:我們必須回到過去的傳統,鼓勵小農生存。方法有兩個,首先是為小農創造更好的收入,第二是解決通路的問題。否則小農永遠是弱勢,沒有力量。


這其實不只是市場的問題,這是一國政府的政治選擇,我認為政府應該要介入。尤其是必須支持青年入農。優先該做的是創造青年入農的可能性,像是借貸等政策的支持。根本作法則是提高他們的收入,這問題再往下看一層,就是食物的「價值」在現在的產銷體系中不見了,一切只剩價格。

 

問:什麼是食物的真正價值?


Petrini:在地生產者往往採取友善土地的耕作法,而好的農作生產是有外放效益的,包括鄉村的環境、人的健康、家庭的價值等。但因為我們看待食物都只剩「價格」,剛剛提到的那些都不見了,於是在地生產者的價值被低估。

 

我們要記得食物在我們的歷史、在地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它怎麼形塑我們的文化?為什麼台灣的飲食習慣會是現在這樣?這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才會說,支持在地的生產系統,是一個文化上、政治上的選擇。

 

問:但現實情況,至少在台灣看見的,是大部分的消費者跟生產者都跟著市場價格決定買什麼、種什麼,這該如何解決?

 

Petrini:要開始對本土的農業歷史做研究,找到需要保護、延續的耕作傳統和生產方式,同時透過教育傳播給大眾。這會幫助在地市場的建立,讓消費者與生產者產生更多的互相了解,引發更多互動。簡單說就是學校教育要推廣在地生產的認識,並且重新賦予在地農食文化中本來的價值。

 

問:你怎麼看待「科技」在這議題之下扮演的角色?

 

Petrini:科技給了自由,不管是對生產者、消費者都是。科技的使用讓生產者得以直接跟市場對話,在大的產銷體系之外,能有機會獨立生存。同時,我們在全球看見另外一個趨勢:在地市場、小農市集的興起,追求在地生產的食物。

 

當代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把兩大趨勢結合在一起,不能把網路科技拉離在地生產。而且這個科技工具必須是開放的,否則解決不了全人類的問題。慢食大學即將開設的新課程,就是成立在地農夫的商店,讓學生練習用網路去和市場溝通,不管是實體的互動還是網上的關係都要維持,這是與大集團對抗的唯一方法,畢竟他們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我們已經看到新的同盟開始出現了,透過網路連結,從草根發起的消費者運動集體購買、支持了在地小農的發展。

 

雖然現在大部分的人還是只看價格,但世界正在變,對食安的恐懼、對環境的在意,加上青年世代對文化認同的迷失,這些都帶動了愈來愈多有意識的消費者。大家對產品的認識更多了,也看到除了價格之外的外部成本,最後是我們都開始懂得了「便宜的代價」——我們終於都清楚了,對食物付的錢少,花的醫藥費可能更多,修護環境的成本也更高。10年前我說的話也沒有人聽,如果我當時去台灣,應該也沒人理我吧?

 

問:你已經奮鬥了30年,現在,你是更樂觀還是相反?

 

Petrini:時候到了,群眾會傾聽,年輕人會帶來改變,他們會願意接受挑戰。因為全世界都面臨一樣的問題︰既有的生產體系不再有效,健康受到威脅,環境不再被尊重。

 

但太多的利益與這些想要改變的意願對抗,包括基因改造公司、跨國農業公司、食品加工業等,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利益,不會在乎外在的環境,而且他們都擁有龐大的預算,用廣告來影響消費者。但消費者的意識會是重要關鍵。一旦消費者不再被動、不再將自己處於弱勢,巨人將不再主宰一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