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與時俱進—華藏海三樓講堂琉璃牆設計人羅得華老師

 圖:徐勝雄  文:劉湘吟  2017/5/2     6342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寧靜

 

來到華藏海三樓的大講堂,除了中央安奉的主尊釋迦古佛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兩邊的琉璃牆了;牆上是一排排琉璃燈座 (可安放LED祈福燈)——以新科技、新的文創形式來表現新時代的祈福燈,「這是一項新嘗試、新實驗。」從事琉璃創作多年的羅得華老師說。

 

每一盞琉璃燈座底部都刻有六字大明咒蓮花,七盞成一排,兩面牆上各分布著四十九排祈福琉璃燈座,編排這個構圖讓羅老師費了不少心思 ,「要把四十九條琉璃燈座在牆面上做適當的分布、定位,又不能顯得太呆板。」

 

一排排琉璃燈座,由一薄一厚的正方形琉璃座組合拼貼而成,「因為厚薄度不同、一高一低穿插交錯,當它們在同一個平面上,視覺上不但顯得更為豐富、立體,而且從帶角度的側面看,會產生反射的視覺效果︰你會看到另一個在底下的空間,彷彿是一個虛空無盡……」背景的鏡面也經過手工拋光、倒角等工序處理,所以當觀者在三樓講堂邊走動邊觀看琉璃牆時,會看到如彩虹般的七色光(彩弧)。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寧靜三樓大講堂的釋迦古佛,材質是黑色的漆器。在羅老師工作期間,夫人也相伴左右,她的主要工作是貼金箔,並且自動自發默默為這尊原本通身黑色的釋迦古佛貼金箔,為古佛上新裝,黑漆的底色上綴以靈動的金色,雖是新作,卻格外有一種古樸尊貴的美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琉璃祈福牆下方牆面(低於70公分的部分),不適合作為祈福供燈之用,如何做修飾和表現?羅老師複製山上最早的空間——祖師殿——中的石頭紋路作表現,「祖師殿是早年心道法師自己蓋的,石頭是他自己敲的,水泥都是他自己糊的,特別具有紀念意義,也有一種獨特的美感。」在傳統建築中,牆面低於70~100公分的部分叫做「裙」,在新的建築空間裡留有傳統建築的尺度概念,而把山上最早的建築——祖師殿——石頭的紋路,用新的媒材(琉璃)表現出來,以新的方式融入於新的建築空間中,不言而喻地意示了「不忘初心、與時俱進」的寓意。

 

兩面琉璃牆上還有四件琉璃曼陀羅金磚,原件是心道師父所收藏、源於不丹的老檀城,「銅打的,銅的鎏金,我把它翻過來直接做脫蠟鑄造,翻成琉璃的,貼金。底座做四個顏色,紅、綠、藍、黃,這是五方佛的顏色,也是四大天王的位置(北、西、南、東)。」羅老師說︰「紅、綠、藍、黃也代表地、水、火、風。」而「空」則在牆面的最兩側,底座不上色(白色)。這兩件曼陀羅金磚的背景不再是琉璃牆,而是金(箔)牆,予人一種相當現代、尊貴的感覺,「如果再用琉璃的話,整個空間琉璃的比例太多了,也要考慮它和空間中其他材質、線條等的呼應關係。」

 

雖然主尊釋迦古佛的背景也是金牆,金箔的貼法卻不一樣,「兩邊的金牆是用五種不同顏色的金箔去貼的,有做一點點格子、像是福『田』的感覺。」同樣是金牆,光澤、視覺的感受是不同的。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寧靜

 

羅老師曾寫了一篇短文〈渡——跟著師父到彼岸〉,記述這段日子以來的心路歷程,也簡要說明了創作理念︰

 

 

〈渡——跟著師父到彼岸〉

「一燈傳千燈,伴隨七彩的身影,與師父共渡華藏海。師父苦修證悟的生死奧秘,其打造的道場初起開山聖殿,其體性如蘇迷盧山,是金、銀、琉璃、玻璃的本質。


華藏海,廣大無邊如曼陀羅的世界,師父為弟子們祈福的五色手鍊化為地、水、火、風的四面琉璃曼陀羅金磚,也象徵四大天王的四方,再側透明琉璃曼陀羅代表空性。


七,吉祥數成一舟,七七四十九舟祈福得渡彼岸。天圓地方的琉璃內境界,一花五葉的六字真言,拙刻,樸素。原始如開山聖殿的初發,高低虛實的空間與四方延續的排列,象徵如幻與無限的大千世界」。 

 

不忘初心,與時俱進,讓我們一起,「跟著師父到彼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