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圖:橙花想紅企業  文:劉湘吟  2018/6/28     5669


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明日進行曲,紀錄片,關心地球

《明日進行曲》,一部令人心頭沉重卻又湧現希望(是,就是這麼矛盾)的紀錄片。

2012年,法國當紅女星梅蘭妮•蘿倫做了媽媽,看待世界的眼光從此不同;她和身為人父的好友西席爾談及地球生態環保議題,驚訝地得知︰如果人類再不改變目前的消費與生活模式,將在2040~2100年之間徹底滅亡!為人父母的兩人,無法想像自己的兒女若干年後將如何面對這可怕的命運,「我們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他們號召了一小群志同道合的電影工作人員,前往全球各地拜訪不同領域的專家、具經驗者,試圖尋找解決危機之道。

從法國開始,他們的足跡遍及美國、德國、瑞典、英國、瑞士、芬蘭……甚至遠至印度;從農業、能源,經濟、民主與教育等五個面向,訪談數十位在各領域傑出的思想家與社運工作者,探索、介紹了許多新穎的生活模式,透過真實的故事案例,以正向、積極的態度,激勵全世界一同努力,共同思考並改變現況,迎向一個不絕望的明天。

1﹒農業
我們都以為地球上大多數糧食是大型農場生產出來的,這是一個誤解!事實上,小型農場供應了近八成人類食用的糧食。多採人工種植的小型農場,農夫會用心栽種,產量、品質也高。

美國底特律這座曾經的汽車城,在汽車產業的輝煌期之後留下大量廢棄的房屋、空地,留在這裡的人們決定自己種地養活自己,於是出現了上千個城市農場,不僅提供許多工作機會也減少碳排放;在英國小鎮,幾名家庭主婦聯合發起在公共區域種蔬菜的行動,意外獲得社區居民積極響應,隨處可見的綠地、菜地,提供人們更多對話、交流的空間;法國的小農場,農夫利用科學的交叉耕種法,創造出驚人的農業效益……這些實例,顛覆了人們許多先前的認知。

2﹒能源
近百年來,石油是重要能源,更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最大的集團八成以上是石化業,可是石化業所耗費的隱性高昂成本,沒有一個政府會明白告訴人民。

必須發展自然能源。

在丹麥哥本哈根,以風力、地熱、太陽能來替代石油已行之多年,90年代1度太陽能電的成本是66美金,現在只要0.6美金;城市建設完善,鼓勵人們步行、騎腳踏車,在哥本哈根,20%的人步行,30%的人騎車,25%的人選擇公共運輸,開車的人只有25%。

3﹒經濟
您曾經思考過,錢(鈔票)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嗎?誰可以發行貨幣?

英國托特尼斯小鎮想發行自己的貨幣,免受股市、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更能實際促進地方經濟(舉例而言,小鎮的消費每10英鎊中有7英鎊是在超市消費,但超市是大型連鎖企業,營業額只有5%會回流當地)。他們請問經濟學者,「我們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嗎?」得到的答案是︰「做了才知道!」事後得知,全世界有許多地方都發行、流通自己的貨幣。1932年,澳洲經濟面臨資金短缺與失業率飇高的窘境,小鎮沃哥(Worgl)因此緊急發行自有貨幣,1年後其他地區經濟依然蕭條,但沃哥鎮的失業人口減少了25%。

如何做到沒有廢物、一切皆可再回收利用?舊金山的一家廢物處理場能把廚餘、垃圾變成優質的肥料,購買者眾;一家法國信封廠的先進觀念更引人深思,重視環境成本、節能環保是公司最高指導原則,他們將節能環保的種種思考和設計融入於產業生產過程中,初期看是很花錢,但20年後看,事實上節省了更多錢。

4﹒民主
「官商勾結」其來有自,政治往往為財團的利益服務,為了更美好的明天,政治必須變好,關鍵在民主。

2010年冰島爆發破產危機,民眾們才憤怒地發現自己一直被貪污的官員和大企業所欺騙,民間發起持續不斷的遊行抗議,最後導致冰島政府和銀行高層全部辭職,新成立的民選制憲委員像陪審團一般抽籤產生,這樣更公平並代表民意。

印度的一個村子裡,由想法先進的村長帶頭,實現了不同種姓間的和平共處,所有公共事務大家一起商量,人人參與到民主政治中,社區的凝聚力增強了,人們的責任感和親密度也上升。

5﹒教育
最後,改變未來最重要也最根本的要素,當然是教育。

芬蘭學生在全球PISA測試中名列前茅,而他們「完全沒有教學評估和考試」。在一所普通的學校裡,學生來自不同族裔,每15個學生就有2名老師,老師和學生共進午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在這裡得到更大的尊重與理解;學生學習的內容除了知識還有各種手工和生活技能,像是烤餅乾、做木匠、學廚藝、縫紉……等,每天都要勞動。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沒有標準答案。一直在思考、追尋這個答案,或許比自以為找到了答案更重要。

這是一部良心之作,值得所有關心地球、關心下一代的人一看,從中您必定會有所啓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