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逛菜市場

 圖:蘇蔓  文:蘇蔓  2019/7/10     7747


菜市場,青田街,亮軒,心道法師,日本雜誌《BRUTUS》

人是會改變的。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傳統市場的印象幾乎是一面倒的負面觀感,髒亂、昏暗、有異味、雨天時潮濕泥濘、夏天時則是悶熱黏膩,常常搞不懂明明超市乾淨、明亮、遮風擋雨、夏天時又有冷氣可吹,母親為什麼寧願捨棄清潔整齊的購物環境,卻選擇我避之唯恐不及的傳統市場,直到這些年,母親因為體力不如以往,採買日常食物與蔬果的重責大任漸漸落在我身上,我才慢慢明瞭,母親為什麼總是樂在擁擠、喧鬧的傳統市場而不疲,連我也喜歡上逛菜市場的感覺。

亮軒本名馬國光,是我大學時期很喜歡的一位老師,他在《青田街七巷六號》這本書中描述童年時「靠近青田街七巷六號有兩個市場,一個在潮州街,一個在青田街口對面的和平東路上。……許多家庭主婦一天走兩個菜場,剛剛在潮州街遇到她,後來又在和平東路相逢。倒也不全是她們好運動,而是比比價,見見老友。很多的社交活動就以菜場為中心,大道小道的消息都在這裡流通。誰家有喜慶,誰家夫妻怎麼樣了,是不是又有流行感冒了,都從菜場得知。」

見見老友、從事社交活動並不是母親及現在的我喜歡上傳統市場的原因。母親喜歡上菜市場的原因很簡單,除了習慣,就是食材較新鮮、能買到超市沒有的東西。我喜歡上菜市場的原因是它不造作的庶民氣息及商品應有盡有,不僅能買到各式生食、熟食與蔬果,還能同時享受逛街的樂趣,一趟路出門,吃的、穿的、用的,全買到了,且價格比商店、百貨公司便宜許多,很適合我這從事費勁、報酬少、收入又不穩定的自由文字工作者,現在偶而回想,還真不明白以前為什麼都在百貨公司買衣服,除了貴,還是貴,過季了,一樣成為退流行的過氣服飾,穿也不是丟也不是,真是花錢又自找麻煩!

以前父親常為了隔天的早餐麵包,搭公車到不同的麵包店購買,就只是為了買不同口味的麵包,父親的舉動常讓我不解,麵包就是麵包,住家附近買一買就好,何必那麼費時又費力。沒想到已到父親當時年紀的我,也做起了相同的事,只要時間可以,我也會搭著公車跨界到各地上菜市場,一來在不同的菜市場可以買到不同的食材,二來是可以感受不同的菜市場文化,例如:東門市場有精緻貴族味、南門市場有南北味、大稻埕太平市場有滿滿古早味、民生西路的雙連市場有國際觀光味(常見日本遊客)、天母士東市場則文青味洋溢、永和永安市場因鄰近台灣圖書館而多了書香味、板橋黃石市場因緊鄰林家花園與慈惠宮而古蹟味盎然…,不同的市場都反映了當地的特色與樣貌,生活感十足,非常有趣。

我喜歡上菜市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喜歡在城市各角落遊走,一點一滴深入了解我居住的城市,尤其是老社區、老街道、老市場、老商店,一磚一瓦都是歷史、都是記憶,那才是最貼近這塊土地的氣味。

2017年7月15日日本雜誌《BRUTUS》在當期的《台灣專輯》,將台南國華街傳統市場的日常街景放上封面,有許多台灣網友按讚,但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台灣街景上了外國雜誌封面很丟人,兩方意見在網路上因此引發激烈論戰。

美國傳奇詩人狄更生說:「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十九世紀英國名詩人濟慈在《希臘古甕頌》中道出美的真諦是「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靈鷲山心道法師亦言:「用清淨心看世間,世間即清淨。」

《台灣專輯》封面如果在我還以貌取人的年紀刊載,可能也會覺得是家「醜」外揚,但是在現在的我眼中看來,傳統市場就像是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是最不矯飾、最自然美的存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