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禪何懼挨香板

 圖:周智芬、沈仲怡  文:劉湘吟  2019/10/5     8267


禪堂,禪修,香板,警策,平安禪,「禪師皇帝」雍正,玉琳國師,靈鷲山無生道場

遠從兩千五百年前佛陀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微笑起,禪法便在人間傳布,時至今日,現代生活愈發紛擾、快速,人們的精神壓力與日俱增,爆量訊息與內心的空虛成正比,「禪」更是成為現代人銷融世俗煩惱、重回生命原點的靈性清涼帖。

為了因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習性,禪法修習也開了許多方便之門。許多人都有過打禪的經驗,也許是七天、三天或一天,甚至只是一炷香、十幾分鐘……禪法的活潑,是佛法的慈悲,但若論到漢傳佛教中禪堂的規矩,其實是非常嚴謹、森嚴,比諸世界上最嚴格的學府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多少規矩呢?古人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學三年,都學不完全部規矩。

當然,禪堂裡多如牛毛的種種規矩,都有其道理,都是為了幫助人開悟的。禪堂是選佛場,古時要能進到禪堂裡坐一支香都是很不容易的,非大福報、大願力者,難以踏入禪堂。

而今,禪堂的大門幾乎是向所有人敞開,這是諸佛菩薩悲憫現世眾生而廣開方便,而「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進了大門之後,如果想更進一步學習、成長,就要對禪堂以及禪堂規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七日開悟——香板的由來
禪堂有四大法器︰鐘板、香板、散香和木魚。今天先來說說香板。

香板,是呈長扁平形的木板,一般長約四尺二寸,上寬下窄。當坐禪行者出現怠惰、昏沉、妄想、姿勢不正……等狀態時,予以警醒之用。依使用時機不同,香板也有不同的名稱,有「警策香板」、「清規香板」、「巡香香板」、「監香香板」等。

禪堂,禪修,香板,警策,平安禪,「禪師皇帝」雍正,玉琳國師,靈鷲山無生道場

關於香板的源起,歷史上有這麼一則故事︰

清朝的「禪師皇帝」雍正,自玉琳國師(即玉林通琇禪師)處受習禪法,玉琳國師圓寂後,雍正皇帝四下探尋玉琳國師的傳承者,時還未開悟的天慧實徹禪師在高旻寺領眾,諸山大德都認為他可接玉琳禪師衣缽。

雍正皇帝於是召見天慧禪師,問道︰「你是國師嫡嗣,還識國師宗旨否?」

天慧禪師說︰「我有瘌痢頭在。」(註︰天慧禪師頭上曾經長滿瘌痢 )

雍正皇帝手執寶劍,追問道:「割卻你瘌痢頭又如何?」

天慧禪師聽言驚恐萬分,無言以對。

雍正皇帝又說︰「君無戲言。宮中有禪堂,限你七天,發答不出此語,必割卻瘌痢頭。」

天慧禪師於是被軟禁在宮中禪堂。自有人在禪堂外看守,每天報時——今日已第幾天。

剛開始天慧禪師還能勉強靜心打坐,日子一天一天過,他不禁愈發著急,他心知︰七天期限一到,若沒開悟,一定會掉腦袋。生死關頭,全身神經不由緊繃,他一刻不敢懈怠,精進坐禪,但因睡眠不足、精神不濟打瞌睡,為了打起精神,他就在禪堂裡快步走,直至愈走愈快跑起圈子來……

到了第七天,因為跑得太急,一個不小心腦袋撞在了柱子上——突然他豁然大悟。

他走出禪堂,要求見皇帝。

雍正皇帝一見他便道:「且喜你已識得國師宗旨。」

天慧禪師後呈頌三章,其一云:「拳頭不喚作拳頭,換卻時人眼裡眸。一切聖賢如電拂,大千世界海中漚。」

據說,這就是禪堂裡行香、跑香的由來,而香板的起源也從這個故事而來︰香板的形狀有如一把劍——警策之劍,用來警勵、鞭策行者:若不努力求開悟,就吃這一劍!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此「劍」象徵智慧之劍,提醒行者以金剛慧劍斬斷無明妄想。

供養香板,不可思議
今年起,靈鷲山無生道場的禪七(含)以上課程,開始適度地、逐步起提起禪堂的規矩,譬如遲到的學員可能會被罰跪香,打禪時昏沉或犯了規矩可能會挨香板……許多人很不習慣,害怕的,反感的,也有人精神壓力大到失眠、便秘……

其實這是不了解香板真正的意義,把它和「處罰」直接連結;而被處罰意喻著丟臉、沒面子。

禪堂,禪修,香板,警策,平安禪,「禪師皇帝」雍正,玉琳國師,靈鷲山無生道場

比起怕挨香板,也有許多人認為挨香板是一種加持,因執香板者心中沒有雜念,從定當中下香板,而接受香板者也具足虔誠與信心,心生感恩,如此挨香板,就可以消業障、增福慧。在允許要求下香板的道場,有些人還喜歡主動要求挨香板。

「下香板都是有技巧的。香板打下去,不但被打的人精神會清醒過來,還有暢通氣脈的效果。」西安臥龍寺禪堂班首師父道金法師說︰「禪堂裡的香板是『供養香板』。你坐得不好要打,有時候你坐得特別好也要打——不管為什麼打,都是幫助你、對你有益的。香板一下去,你的各種妄想、念頭一下子飛掉,空掉……那個不可思議!」古往今來,許多大成就者都是在因緣成熟時、香板一落即為助道的殊勝因緣。

說到底,什麼挨打不挨打、丟臉沒面子云云,端賴這一念心的出發點與用功程度。

進了禪堂,就把世俗的一切,丟到禪堂外吧!

好弟子,何懼挨香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