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發現不一樣的自己—許喆為師兄

 圖:Andy Fu  文:劉湘吟  2020/5/19     3735


法工,禪修,斷食,靈鷲山,保險服務,打禪,

從事保險服務業的許喆為師兄有一張笑笑的娃娃臉,看不出今年已33歲;前兩年因為朋友引介、上山參加斷食禪三而與靈鷲山結緣,之後只要時間能配合,他也上山擔任法工、為禪修學員們服務。而其實許師兄小時候就曾跟著阿媽和媽媽上靈鷲山,「記不清是幾歲了……那時山上(無生道場)和現在的樣子差很多,但我最記得天眼門和多羅觀音,尤其是天眼門,那雙眼睛,我覺得很帥!印象非常深刻。」

學習短時間內讓心歸零
許師兄是個願意嘗試新事物、心胸開濶的人。他坦率地說自己說不上是佛教徒,參加活動不分宗教,「只要覺得不錯的,都願意嘗試。」第一次打禪就是斷食禪三,怎麼有這個勇氣?許師兄說朋友對斷食禪修有很高的評價,也把相關訊息告訴他了,所以他沒有疑慮或擔心,就想體驗看看。

「第一次禪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的是很純粹地『跟自己相處』。」禁語、不能使用手機也不能看書,幾乎是斷絕一切與外界的交流,「法師告訴我們︰不要去攀外緣。這三天就是好好地和自己在一起。這三天真的心很靜,少了很多想法,也放下了平日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壓力。」這種感覺,「很輕鬆,很放鬆。」許師兄笑說︰「現實的生活裡,實在是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思緒總是一直不停跑。」對他而言,這次禪修像是充電,不但睡得特別好,「這三天的安靜、放鬆,也是一個把心靜下來、整理思緒的好機會。之後再回到工作上,會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和要怎麼做。」

個性隨順的許師兄,在那次禪三之後欣然上山做法工,「因為我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只要安排得當是可以的。」其實許師兄平日就喜歡做服務的事,之前就曾去幼兒園、老人院等地做志工,「不會刻意去尋找服務、奉獻的機會,但如果有人找或自然而然遇上了,只要有能力就去做。我覺得很好。」

說起禪修學員和法工的不同之處,「打禪,就是專注在自己的身心狀態;而法工是比較專注在自己之外的人事物,像是學員們的狀況、自己要做的工作等等。」專注點不同,「各有不同的感受,我都喜歡。」像是身為禪修學員時,心很靜,當法工就不容易心很靜,因為要一直關注外界的變化,「但當法工工作告一段落時,也要讓自己安定、沉澱下來(藉由禪坐或誦經等),這個安定的速度會快一點——這是我擔任法工之後練習出來的。」

這個學習在下山後、回到工作上時也有所幫助︰「我的工作要與不斷與人溝通,每一次溝通未必都是順利的,但這一段不順利的情緒不能帶到與下一位客戶的溝通裡。所以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歸零是很必要的。」

有一顆「想要服務的心」
在擔任法工的過程中,有幾件事讓許師兄印象深刻。曾經有一位來自德國的禪修學員,「平常他在德國不吃東西,水也很少喝,他說他是『吃陽光』的。」來到台灣,他必須吃一些食物,「他說因為比起德國,台灣的陽光很少,他吃不到什麼陽光。」如此奇人奇事,讓許師兄詫異。還有一次,「有一位高齡八十歲的師姐從大陸到山上打禪七,解關時她分享︰過去多年她一直活在糾結中,和家人的關係也不好,出了很多問題,甚至想自殺……自從跟著心道師父學佛、打禪後,她慢慢想開、看開了很多事,多年的糾結也解開了……我聽了很感動!因為人年紀愈長往往愈固執,要能改變想法是非常難的。」

擔任法工需要有什麼心理準備呢?「我覺得有一顆『想要服務的心』可能是最重要的吧!」許師兄說,曾經見過有些人上山做志工是抱著「來看看」的心態,因此事事顯得被動,不會主動想去做、去幫忙,也不會想接下來要做什麼……「還是『真心想要做、想為別人服務』比較好。護關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小細節要注意,沒做好的話,會影響學員們禪修。」

近兩年相當護持山上禪修法工服務的大楊(楊森吉)師兄令許師兄讚歎,「很細心、盡責,又很信任我們。」大楊師兄除了會教新來的法工們該做的工作,還會一一詳細說明要注意的細節和原因是什麼,「然後讓我們練習。等我們學會了,他就放手讓我們去做。這樣的態度,也讓我們學習到更多。」

接下來除了有空上山做法工,許師兄也打算有機會再上山打禪七,「禪修能幫助我發現自己所不知道的面向,我覺得很好。」譬如說,「在禪修之前,一旦事情和自己的預期不同時,我可能心浮氣躁、可能會生氣;經過禪修的沉澱、反思之後,再遇到事情和預期不同時,我的反應變得比較緩和,有了另一種選擇——原來,自己有另一面,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反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