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成都 文殊院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 文:劉湘吟
2020/5/27
5808
許多古寺的位置遠離塵囂,四川文殊院卻是個例外︰位於成都市區中心地帶,坐地鐵就能到達,附近是熱鬧的市街。
文殊院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8年),最初名為「信相寺」,相傳是蜀王楊秀(隋文帝之子)的愛妃為比丘尼信相所建;明末毀於戰亂;三百多年前重建後為什麼叫「文殊院」呢?這裡有一個故事︰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篤禪師來到殘破的信相寺禪坐修行,夜裡周邊村民看見禪師禪坐處大放光明,於是「慈篤禪師是文殊菩薩化身」的說法不脛而走;之後慈篤禪師行腳他方,愈發聲名遠揚,康熙皇帝曾三次召請他入京,都被婉拒。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政府與民間合力在信相寺舊址重建寺院,「文殊院」之名也從此而來。
文殊院是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設有戒壇,數百年來是四川及周邊省分僧俗受戒的道場。
走訪文殊院,寺門外道路另一側一扇上書「文殊院」的橘黃色照壁首先令人眼睛一亮;走進人潮絡繹的寺中,古寺的悠久氣韻迎面而來︰川西平原傳統建築風格的木造結構,中國佛寺的標準格局︰第一進殿供奉彌勒菩薩及四大天王;第二進殿供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第三進殿供奉銅鑄的釋迦牟尼佛;第四進殿是說法堂(相傳是古信相寺的遺址),供奉藥師佛,堂中有磚砌的戒壇,正中牆壁還嵌有當年康熙皇帝寫的「空林」二字(文殊院又稱空林寺,兩樣鎮寺之寶是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稱為「空林二聖」);第五進殿是藏經樓。
既是禪寺,文殊院當然有禪堂,文殊院的禪堂名為「大徹堂」,也是典型的中國禪堂形制︰門口的布捲簾、止靜牌,木槌、方板,進門右側掛著長方形的臨濟宗鐘板,各式香板……中國傳統禪堂的規矩相當規整、細密,說之不盡。
依禪寺傳統,禪堂是不對外開放的,一般遊客不得進入。為什麼呢?因為禪堂是「選佛場」,清淨聖地不可擾亂、戲論。佛門出於度眾的慈悲心而有許多「方便」,而禪是不講方便的,它是直奔「了生死、斷煩惱」的修行核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