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聽過這個故事嗎?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真人真事,主角是一位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他用了16年時間,與自己和解、超越自己……
「誤打誤撞」的成功
田中耕一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是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那年他43歲;而這位只有大學學歷(還留過級)、相親相了二十多次才結婚、一直是公司裡基層職員的男子,可以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竟然得了諾貝爾獎!這在當年轟動了日本。
怎麼回事呢?其實,當年他被諾貝爾獎評獎單位從國外打電話告知︰「祝賀您和另兩人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勉強聽懂了自己的名字、諾貝爾獎等幾個英語單詞,他應付了幾句就掛了電話,心想︰諾貝爾獎和我有什麼關係?「是惡作劇吧?! 」
但得獎是事實。消息傳出後,很多人都在打聽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得主是誰?神通廣大的媒體找到了田中耕一所任職的公司(島津製作所),蜂擁而至去採訪;糊裡糊塗的田中也才弄明白︰原來,是自己14年前在實驗室裡的一次「誤打誤撞」,使他意外得獎。
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是:發明了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簡單地說,田中發明了一種在分析蛋白質一類的大分子時,用雷射照射而不會損壞大分子的方法。
田中耕一坦言,這個發明是出於意外,「由於我對化學、生物化學理論的無知,不知道目前理論認為蛋白質大分子不太可能通過這個方式被離子化。在實驗室中操作時,我不小心加錯了試劑,把甘油滴進了鈷試劑之中……因為想到鈷試劑蠻貴的,丟了太浪費,所以也拿來做測試,結果誤打誤撞成功分離了生物大分子。」
當年,田中曾把這個意外的成果發表在一份刊物上,然後,平平淡淡地又過了14年,直到2002年,突然的榮譽來臨。
「諾貝爾獎是我人生痛苦的開始」
田中耕一大學畢業後本想到心儀的Sony公司上班,但未被錄取,後來才進了島津製作所;他在島津製作所也並不惹人注目,一直默默地工作。曾經公司想升他職,他卻因為想繼續留在第一線做研究而婉拒了,直到他意外獲得諾貝爾獎那天,都還是一名基層職員。
獲獎之後,公司為他追發獎金,並設立一個以「田中」命名的研究室,還想升他職,但都被田中以「想專注研究工作」為由回絕了。別人不明白,沒想到他語出驚人地說︰「諾貝爾獎是我人生痛苦的開始。」
意外成名後,媒體採訪持續了好一段時間,而在鏡頭前,田中耕一從來沒有得獎者的欣喜歡悅,甚至在一次採訪中當外國記者問他「這時最想做什麼?」時,他的回答是:“Leave me alone."(讓我一個人獨處)之後的十幾年,田中幾乎不再接受媒體採訪。
曾經在NHK的採訪中,田中道出了心聲:「為什麼我這種非化學專業的人能拿諾貝爾化學獎?我從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能配得上得諾貝爾獎的事,我只是因為專業知識缺乏、把不該混合的東西混在了一起……這樣也能算是諾貝爾獎得主嗎?」
田中竟然比所有質疑他的人還更質疑自己!除了被這「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 )干擾外,諾貝爾獲獎也為田中的工作、生活帶來現實的困境:「得獎後,整個社會、所有人對我有過大的期待,大到我怎麼也做不到……」
看到這裡,真不禁要為這個老實的可憐人長歎一聲!人生,真的是禍福相倚,是福?是禍?怎麼說?
寫好自己的人生篇章
但這奇特的因緣,也是生命的課題、生命的挑戰。
得不得諾貝爾獎是其次,怎麼寫好自己的人生篇章,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來的16年裡,田中依然每天穿著一樣的工作服在島津製作所做研究。
他回歸了自己從事醫學研究的初心,致力於研究一種可以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使疾病更容易被發現。
不消說,這十幾年間,巨大的壓力必然是有的,來自自己和他人的質疑、揶揄也是有的。終於在16年後的2018年,田中耕一再度接受媒體採訪——他和他的研究團隊拿出了研究成果︰只憑幾滴血,就能提前30年檢測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此時,年至六旬的田中耕一頭髮已花白,但鏡頭前的他,不再是16年前的不安,而是帶著從容、自信的神情。
這個老實人很了不起,他用16年,與自己和解、超越了自己。
很喜歡這個故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