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山,進了天眼門之後有四大天王石雕,中間還有一幅「十二因緣」;這幅景象不知看了多少次,卻一直未有機緣探究一下這十二因緣圖來自何處、又有什麼意義?日前因著一個因緣,有機會請教法師,也分享給大家︰
緬甸摩構禪師親手創繪的「法輪」
位於臺灣新北市福隆海邊山上的靈鷲山無生道場,是心道大和尚於一九八四年開山創建的佛教道場,由於地形原因,也由於開山大和尚以「法無定法、唯論見性」的禪師風範,處處顯露依於傳統又獨樹一幟的創新氣象︰進入道場的山門——天眼門——以「空」攝十方法界、以「眼」意悲憫視眾生。天眼門以印度紅砂岩石列柱,柱身四面分別雕刻有十大宗教的古老修行圖騰,代表「百千法門、同歸方寸」的華嚴聖境,也與靈鷲山另一志業——世界宗教博物館——創立宗旨「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相呼應。
入山門後,正面迎對是「四大天王」石座浮雕。四大天王是欲界六天中第一重天界的天王,分司四方,誓願守護三寶,掌管福德,保護眾生、保護國土,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代表「風調雨順」中的「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握寶劍,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風」;西方廣目天王︰手纏一條龍蛇,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順」;北方多聞天王︰左手握銀鼠,右持寶傘幡,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雨」。
入天眼門後,迎面「四大天王」傳統造像外,四大天王石雕中間,另有一座別具意義、來自緬甸摩構禪師親手創繪的「法輪」︰「十二因緣圖」石雕。
為什麼會有這座十二因緣石刻圖在進入山門處?一九九六年十月,心道法師率僧徒前往緬甸摩構禪修中心十日參學禪法,並繪製此圖,作為總本山傳承摩構禪法的紀念。
已故的禪修大師摩構禪師,以一轉動軸輪為輪迴意象,揭示佛陀證悟的基本法則,教導人們如何脫出十二因緣輪迴的牢籠。
無明、貪愛是輪迴的軸心。輪軸有四個象限,代表三世。第二、第三象限是現在一世,也是行者修行的當下。十二因緣順轉是生死流轉門,唯一出口以箭頭所指方向,作為止觀的下手處,依此精進,即可中止軸輪運轉,代表引領出離輪迴迷途的佛陀聖教。
摩構禪師的「十二因緣輪轉圖」是佛教教理的根本,貫串五蘊、根塵識十八界、四聖諦、八正道等基本教理,也指示了止觀修證法要,可謂是通三乘的佛法核心。以輪軸圖表解時,貫穿教理,較多張分立的樹狀圖更易學習。
生命誕生的十二個階段
十二因緣說明了人的生命誕生和生死輪迴的原理、生命的十二個階段,顯示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轉的過程。
十二因緣是指十二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環環相扣。所謂「緣於『無明』生起『行』,緣於『行』生起『識』,緣於『識』生起『名色』,緣於『名色』生起『六入(處)』,緣於『六入(處)』生起『觸』,緣於『觸』生起『受』,緣於『受』生起『愛』,緣於『愛』生起『取』,緣於『取』生起『有』,緣於『有』生起『生』,緣於『生』生起『老死』,愁悲苦憂惱」。
軸輪圖中,依據時程,分過去、現在、未來共三世。無明、行是「過去因」,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果」, 愛、取、有是「現在因」,生、老死是「未來果」。
「無明」、「愛」屬於「煩惱輪」(情識轉)。「有」的一部分「業有」、「行」屬於「業輪」(業轉);「有」的一部分「生有」以及其餘的法則屬於「果報輪」(因果轉)。
一個人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都有如種子,存儲在八識田裡,這個「識」,也可以說是「靈識」、「業識」,也就是生命的記憶體。
十二因緣
無明︰輪迴的開始,是由於無明。無明是對宇宙生命實相的無知而導致種種誤解錯覺,簡單說,眾生的一切苦,源於不如實了知四聖諦,無真實智慧;萬法是無常、苦、無我,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行︰由於無明導致執取,引發身口意造作各種善或不善的業行。
識︰由於無明,造作種種身口意。這些造業都來自「業識」, 也就是生命的記憶體。當這一期生命結束,「識」並沒有消亡,在轉世投胎的剎那,這個「識」與父精母血結合,形成受精卵。這個「識」,是指今生投胎受報的因。
名色︰受精卵分化逐漸成形,而有名色。名是指心理現象,受、想、行、識等心意識的造作皆是;色是指物質現象,也就是胎兒的四大身體。
六入︰入胎後一、兩個月,胎兒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官能即慢慢形成,具備了六入(也稱六根)。
觸︰嬰兒出生後,他的六根就與外界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接觸。
受︰接觸外境後,內心產生各種感「受」︰苦、樂或不苦不樂。
愛︰喜歡的就想要,不喜歡的就排斥,這些貪著,一併稱為「愛」。
取︰因貪著而造作的一切身口意活動。
有︰業因,一種驅動力,和「識」一樣。這個「有」,是指來生投胎受報的因。
生︰當這一生生命結束,又去投胎受生。
老死︰有生,就有老死。業報身會逐漸衰老、直至死亡。在這過程中仍不斷製造業因,重複之前所述的生命的過程,因此在業報身死亡後,又會回到最起始的「無明」,不斷輪迴……
一張圖,含藏生死輪迴原理
如何出離輪迴?這十二因緣圖看如迷宮,業力的巨輪推著眾生不斷輪轉……難道只能永生永世如此輪迴?當然不是。佛法修行的主旨,就是教人如何出離輪迴,這在十二因緣圖中也有說明,也就是輪迴的出口︰
「在現在果的『受』這裡,在我們的六入接觸外境後,內心產生各種感『受』——這也是過去生業識種子裡根深蒂固的無明習氣,使得眾生自然而然、不得不地一再對外境種種起反應,會起貪著,這個我要,那個我不要……如果在『受』這裡,不管是苦的、樂的,或不苦不樂的,不去貪著、執取,一切就停在『受』,之後的愛、取、有、生、老死就斷了。」
「以『五蘊』(色、受、想、行、識)來說,色法是指外在的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心法(心理現象)。當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接觸色法之後,接著會有受→想→行→識的一連串心理作用。要中止輪迴,摩構的禪法認為關鍵在於色→受,停止在受,切斷想→行→識,就能止業、轉業。」
「此圖有四個象限,修行的關鍵在第二、三象限,合起來代表現在一世;第二象限是現在果一段,第三象限是未來因一段,輪迴的出口就在二、三象限之間。摩構的禪修著重從『受』這裡來修止觀,從『受』截斷『愛』,不再連結,停止五蘊造作,從而把這生死輪迴的輪子停下來。」
一張圖裡,蘊藏著三世流轉的生死輪迴與脫離輪迴苦海之道,這「十二因緣圖」,真是殊勝!
日常生活裡的運用
此後的好一段日子,常常想起十二因緣圖的旨趣,尤其是從五蘊出離輪迴的方法,並不是玄妙的思想,而是日常生活裡時時刻刻都可以練習和實踐的。
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和「受」是無法避免的,但只要一切停留在「受」,切斷之後的想、行、識,輪迴也就斷了。
這在生活中非常好運用,也常常能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妄想、妄念。
譬如同事說了一句不中聽的話(這是色——物質現象),我聽到了,覺得有點不是滋味(這是受——遇到外境而起反應,這是人的本能),如果按照以前的習氣,就會接著想(他/她為什麼說這句話?有什麼言外之意?對我有什麼意見嗎?),甚至行(也許就會反譏回去,或之後找機會試探對方的態度),最後變成業識……好了,又一個輪迴形成了。
又譬如在公共場所有人大聲喧嘩(色),覺得被打擾了或有些不以為然(受),就停在這裡——後面的想、行、識不要繼續下去。當然慣性上會接著想、行、識,不要說中止,要能意識到都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禪修——禪修,就是為了出離輪迴。
把一切都停止在「受」,真的是個好方法!不論六根接觸六塵、產生了什麼感受,知道那個感受,明白那個感受,可以了,就停在這裡,切斷之後的想、行、識,後面的都是妄念,都是無中生有,都是造成輪迴的冤枉行路。
天天運用、時時運用,突然覺得︰十二因緣用一個看似複雜的圖,說了一個犀利的至理,真了不起!
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