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鎌倉時代最早的禪宗園林-虎溪山永保禪寺

 圖:劉湘吟  文:劉湘吟  2020/9/14     4172


日本臨濟宗僧人,觀音堂,開山堂,禪堂,夢窓疎石,永保寺,禪宗園林,鎌倉時代,名古屋

永保寺位於名古屋岐阜縣多治見市虎溪山町,是日本鎌倉時代最早的禪宗園林,為臨濟宗南禪寺派。這座座落於虎溪山旁的禪寺,由國師夢窓疎石創立於鎌倉時代的正和二年(1313年),「虎溪」之名的由來,源於夢窓疎石到訪此地時,認為此地風景猶如中國廬山的虎溪,因而得名。

日本臨濟宗僧人,觀音堂,開山堂,禪堂,夢窓疎石,永保寺,禪宗園林,鎌倉時代,名古屋

國寶︰「觀音堂」、 「開山堂」
有「日本禪庭之父」、「國師」之稱的夢窓疎石(1275~1351)是日本臨濟宗僧人,為宇多天皇九世孫,其法系後來形成夢窓派,又稱嵯峨門派。夢窓疎石不只是一位禪師,也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設計師,賦予山水豐厚且耐人尋味的哲學意涵,在日本建築與庭園設計史上舉足輕重。天龍寺、 西芳寺、惠林寺、覺林房等都出自他的手筆,永保寺也是由他設計、建造,是夢窓疎石的著名作品之一。

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永保寺,寺中的「觀音堂」和 「開山堂」名列日本國寶,池泉回遊式庭園也是眾所周知的國家名勝,寺中那棵樹齡七百年、由開山和尚佛德禪師親手種植的大銀杏樹同樣令人津津樂道。走訪永保寺,優美的景致、禪意深深的庭園和原汁原味的歷史建築,在在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臨濟宗僧人,觀音堂,開山堂,禪堂,夢窓疎石,永保寺,禪宗園林,鎌倉時代,名古屋

古色古香的「觀音堂」,是永保寺所擁有的兩項國寶建築之一,融合中國與日本建築特色,數百年前的工藝美學呈現,經歷時光的打磨,揉合成綿密悠長的豐厚意韻;而同樣名列日本國家指定文化財的「開山堂」則是全然的中國風,在七百多年前的日本鐮倉時代,以瓦磚(而非日本建築傳統慣用的木板)鎛地的開山堂可以說是整個複製了中國建築風格,相當獨特;開山堂中供奉兩位祖師像,一位是永保寺創建者夢窓疎石,一位是永保寺開山祖師佛德禪師(夢窓疎石雖然設計、創立了永保寺,但由於他名聲顯赫,很快就被召請回京都,於是夢窓疎石就請師兄佛德禪師來此開山住持)。

在永保寺看到許多相當珍貴的粗大檜木柱,以及美麗的檜木皮屋頂。要將檜木運用在建築上,需要專業的技術和細密的工序,而檜木的長成也是有限量的,必須事先向政府申請,因此檜木建築愈來愈少見,也愈顯難得;而以天然材質、傳統工序、細細密密一層一層堆疊而成的檜木皮屋頂,不僅冬暖夏涼、防雨防漏而且獨具美感,已經成為一項獨特的文化資財。

日本臨濟宗僧人,觀音堂,開山堂,禪堂,夢窓疎石,永保寺,禪宗園林,鎌倉時代,名古屋日本特有的宗教文化
永保寺的禪堂(新禪堂,正門橫匾上書「獅子窟」)仍保持著源自中國的禪堂形式,也保持著臨濟宗的傳統,如︰臨濟宗的鐘板是(橫)長方形,寓意「橫遍十方」(曹洞宗的鐘板是(豎)長方形,寓義「豎窮三際」);臨濟宗的蒲團是長方形(曹洞宗的蒲團是圓形);臨濟宗打坐時面朝外(曹洞宗打坐時面朝裡);臨濟宗的修行需要向老師請益、問答(而曹洞宗是「只管打坐」)……等。堂中供奉現在家相的文殊菩薩像。在日文裡,「獅子」是修行僧的意思;而舊禪堂正門橫匾上書「金剛窟」。獅子勇猛,金剛無堅不摧,都表示禪門中修行人刻苦精進的大無畏精神。出家前原本是建築師、已六十多歲的土屋法師回憶二十多年前艱苦的修行生活時說︰「當時苦得流眼淚……」隨著時代變遷,七十多年前永保寺有一百多位僧人,如今只有兩、三位;出家僧人數的凋零,是日本所有寺廟共同面對的現況。

日本臨濟宗僧人,觀音堂,開山堂,禪堂,夢窓疎石,永保寺,禪宗園林,鎌倉時代,名古屋在日本,宗教文化與生活的融合和台灣(或其他國家)是不太一樣的。日本有自己獨特的一種宗教觀念。日本人很少只信奉、虔信某一種宗教,大多數日本人對所有宗教都不排斥,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有很多與宗教接觸的機會,這當中沒有忠誠度或排他性的問題,不同宗教可以自由切換。比如說日本全民都過聖誕節(雖然很多人可能並不自認為是基督徒),過幾天元旦又去廟裡祈禱、撞鐘,也可能又去教堂懺悔,再去神社迎接新年;結婚的時候日本人會到教堂舉辦婚禮,甚至在佛寺中租借一個場地舉辦西式婚禮;蒐集、累積寺廟或神社手帳「御朱印」是全民運動,和宗教信仰的關係不是那麼濃;孩子出生時會到神社去拜神;家中有人去世時會到寺院去辦喪事……也可以說,在日本,各種宗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劑,使生活與生命更豐富——這是日本特有的宗教觀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