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真心,「觀自在」

 圖:沈仲怡  整理:劉湘吟  2020/12/29     3188


止觀,觀自在菩薩,靈鷲山,禪修,平安禪,環境,心靈,

2020年最後一場精進二日禪禪關,指導法師廣純法師對學員的解關提點,禪修有兩個重點︰方法和態度。大家為什麼來學習禪修?外在的社會環境、政治因素、國際關係以及應接不暇的各種資訊,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不穩定和動盪,並影響我們的情緒,情緒影響心理,進而影響身體,一切環環相扣。

身體要照顧好,首先心理要照顧好。我們的心總是跟著外在的資訊跑,而這些資訊是無常的。什麼是無常?譬如說,什麼東西不會變,不會壞?就說眼前這張桌子,它原本是一棵樹,經過數百年時間從一顆種子長成一棵大樹,後來在各種因緣條件下被做成桌子,其間經過許多變化;它會不會壞?科學家已證實,所有物質是由分子、原子、中子……組成,再細究,是夸克、微夸克,再細究下去,是波動。所有物質現象,「看」起來是實有的,但仔細去探究,並非實有。我們周遭的一切事物,山河大地、鳥獸蟲魚、房子、物品……分析到底,正如《心經》所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其實「色」、「空」是一體,因為一切現象最終都會歸於空性。

看到一切現象剎那剎那的生滅
「觀自在菩薩」,為什麼能夠自在?因為祂不為一切現象所轉,具有般若智慧。這個般若智慧怎麼來的?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真心,找不到就無法「觀自在」。

一切宇宙萬有,都是成(生成)、住(看似存有一段時間,但其實也在不斷變化)、壞(壞滅)、空(歸於空性)的組合。就像人都有生老病死,世事無常,大家都知道,但都只是一個概念,沒有真實地去做分析、真實去看到,所以無法成為實際的修行力量。要去觀察、去分析一切外在事物的無常性、不實質性,去體證佛說的無常,是不是真的無常?譬如吃飯,一碗飯裡,有菜、有豆腐,隨著你一口一口吃進胃裡,剎那剎那,因為這些因緣條件,原本的飯菜也漸漸轉變、消失……在生活裡有沒有這樣時時去觀察?所有現象都在變化,都在成住壞空。當這樣的觀察養成習慣,心不隨外境而動,就容易看到一切現象的變化無常與不實,也就不會執著。

在因緣條件組合下發生的現象,都是無常的,有形的物質如此,抽象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在生活中要時時去觀察。譬如你和某人說話,其實每一秒的對話都在不斷生滅,不斷發生又消失……生活裡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當真實看到無常相,不動的覺知就會顯現,心不再隨外境而動,心不動搖。

我們現在為什麼心總是動搖?因為「認假為真」。由於對無常的認知只是概念上的,所以心還是會攀緣外在的一切境界,以為是實有的,在假象裡不斷輪轉。《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照見,就是觀察、洞徹了知。「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色是外在一切現象,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在某些因緣條件組合下生成,受、想、行、識是心的作用。受想行識是實有的嗎?它們是因為色(外在現象)而引發的分別、念頭、貪瞋癡……等,也都不是實有的,隨著外在現象不斷在變化。今天你很喜歡吃一樣東西,一個月、一年後還喜歡嗎?今天你討厭一個人、喜歡一個人,會一直不變嗎?我們的種種心念也是不斷生滅,也是無常。唯有不斷地去觀察,真實感受到一切現象的無常,才能夠遠離。

要做到「觀」,也不是說做就能做到。如果沒有「止」的功夫,要「觀」不容易。「止」就是專注,「止」的力量愈強,覺照、觀照的力量就愈大,能夠看到外在一切現象以及自己的心剎那剎那的生滅。能夠實際看到這些,才能「度一切苦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