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自己的心,即掌握一切萬物
圖:沈仲怡 整理:劉湘吟
2021/1/5
4867
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當年佛陀與眾弟子在靈鷲山,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這時佛陀授法︰「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涅槃妙心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真心,它實相無相,也不是從文字語言上可以獲知的。如何找到我們的真心,不被外在一切現象所轉?祖師曾云︰「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百花」指的就是一切因緣現象,我們在其中生活,片葉不沾身嗎?不是,我們是不斷地黏著、不斷地攀緣。如何「片葉不沾身」?要遠離一切執取。不是說你遠離就變冷漠了,而是你能看到一切因緣組合的如實呈現。其實仔細去觀察,生活裡的事事物物都在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原理,只是我們沒有看到;當我們看到了,就會遠離這些現象,漸漸真心就會顯現。
真心要顯,需要方法。學習了平安禪四步驟方法後,要有長遠心。修行要有三個心,一是信心,二是長遠心,第三個是無心——不執取的心,不染著、無所得、無所求的心。佛陀當年證悟時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我們總是執妄相為實有,因此而有生死輪轉。
覺與不覺,在一念之間。每個當下的覺知,是覺在貪執,還是覺在當下的純淨覺知?是否放不下別人的批判、誤會,放不下看不順眼的那些人?……這不容易,需要長久不斷練習,才會變成你的。修行要有長遠心,像觀世音菩薩,久遠劫來不間斷修習耳根圓通法門,還有許多大師,都是一個法門一門深入,一直不斷地做,不斷去克服內心種種想法、障礙,他們是這樣修來的。當我們在每個當下做不執取,就是在練習、練功。譬如我們在人潮中擠車,會生起煩躁的情緒,如果覺知當下,心就不會被情緒所轉、不會跟著外境跑。我們的心不動時,外在的變化就不會干擾我們。
當我們不斷去做覺知當下的工作,漸漸地心就會平靜下來,產生平等的覺知。當你感受到它的美好,會愈來愈喜歡,希望它能持續更久;如果能持續兩天、三天或更久,慢慢它就變成自然的覺知,也就是變成習慣了,自然而然,不做而做。漸漸定力就出來了(這時是預備定,然後是近行定、禪定,再到安止定)。再後來就是成熟的覺知。覺知培養好了,修觀(觀察一切現象都是無常、苦、空,如幻、如化、如夢、如鏡中像)才有力量,也才能遠離一切現象。
掌握自己的心,即掌握一切萬物
覺知,無形無相。什麼叫正念正知?每個念頭我們都知道,每一個都清楚地了知。打坐時如果打瞌睡,覺知就糊掉了;我們執著、起煩惱時,覺知被情緒遮住了,正念也退位。當我們覺知當下、提起正念時,是沒有貪瞋癡的;當我們無貪、無瞋、無癡時,心本來就會平靜。出家人不是冷血、沒有感情,是沒有貪瞋癡的想法。這也是練習來的,和大家一樣,都是要花時間、花功夫的。
究竟來講,我們的自性本自具足,《六祖壇經》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但我們不是六祖的頓悟根器,頃刻開悟,認識到本自具足的真心真性,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到那邊,所以要次第次第地修。
修行,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說簡單是有了方法,只要老老實實去做,能夠成就;說難,最大的困難是突破不了自己,會有很多退道心的想法︰不可能,我做不到……大家來到這裡,就是想學習如何調伏自己的心,方法大家都學會了,就是平安禪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其實每一個都可以獨立來練習,每一個步驟只要好好做,都可以解脫。像第一個步驟調息,深沉的腹式呼吸能夠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活化細胞、促進血液循環。第二個步驟淨心觀照,能夠快速集中散亂的心緒。第三個步驟覺知出入息,自然呼吸,不隨息(呼吸)到全身。修得好、專注力夠的話,範圍只在鼻唇之間。息(呼吸)是會跟著念頭跑的,當我們的心由粗(雜念紛飛)到細(妄念止息),息也會變得很輕很細,乃至於沒有呼吸(龜息、內息)。如果到了這個階段也不必管它,就是安住在清楚的狀態中。第四個步驟聆聽寂靜,有聲、無聲,都是不斷生滅,不管有聲、無聲,我們都在聽,反聞自性——聽,誰在聽?講白一點,你知覺你自己在聽。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修得好,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下化一切大眾生」。
只要能掌握自己的心,就能夠掌握一切萬物、一切外在變化。我們的念頭,是創造一切萬法的根源,心調好了,整個世界都會轉為美好,好壞只在一念之間。當然心很難調伏,如果不下功夫、不去做,它永遠是難調難伏。不容易,因為我們的習氣是累劫修來的,貪瞋癡慢疑是我們累劫累世長養來的,現在我們要去轉換 、調伏,當然也要花時間,慢慢修、慢慢調,成就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
PS.2020年最後一場精進二日禪禪關,指導法師廣純法師對學員的解關提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