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遇緣,盡是般若

 圖:沈仲怡  整理編輯:劉湘吟  2024/5/29     1890


平安禪,靜坐,冥想,禪修,四步驟,覺知,坐禪,平常心,寂靜修,心道法師

每一次禪關,我們都要平常心,不要把上一次的覺受帶到這一次來。講得很容易,大家也都知道,實際要做到,不容易,心裡還是會有落差感。但不管怎麼樣,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心的鍛鍊、提煉,透過這樣的練習,你會看到自己的心。

在大家的分享中,也許你會發現︰原來別人遇到的問題,也是我所遇到的問題——也許是過去,也可能是未來。有問題、有狀況並不是不好或很糟糕,這是打坐的必經過程,也許是身體的問題,也許是妄想、妄念,或看到幻相……這些都是禪修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只要放下就好,捨棄掉對那些東西的貪愛、貪玩,不要去玩那些東西、抓那些不對的東西,而是要自我調整、回到方法上。久而久之,慢慢地你就會知道,什麼才是我們要去抓的。

師父的平安禪法,是從「寂靜修」裡面去提煉我們的覺知。剛開始大家對於「聆聽寂靜」還不是很熟悉,不是那麼會「聽」,可以先從呼吸法入門,先練習專注,等到專注力夠了,再進入「聽」。

寂靜修,源自於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我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就要「一門深入」,不要丟掉,不要換來換去。「聽」到後來,「覺所覺空,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心就會「上合十方諸佛」——同一個體性,「下化一切眾生」——會起悲心。這是觀世音菩薩「寂靜修」的修行過程。雖然我們還沒到後面的階段,但只要一門深入、不斷練習,就開啓了生生世世的願力與連結。

早期師父是教我們「寂靜修」,直接去聽,但發現這樣太深了,大家都不懂,根器不夠,後來師父把他幾十年的修行經驗淬湅成四個步驟,引領大家由淺入深,就是今天的平安禪。

如何把座上的覺知清楚,延伸到座下的生活中?首先你要先放下在禪堂裡的體會、體驗。不是把禪堂裡的體驗延伸到生活裡,而是要把覺知提出來、帶到生活裡。說來容易,做到不容易,需要功力,功力是練出來的,沒有捷徑,就是要不斷練習,練到熟能生巧,就會變成生活上的習慣,只有一個,觸目遇緣,全都是般若,都離不開我們的心。

—2024.03.31精進禪廿一 二七解關 廣純法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