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心——無住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 整理編輯:劉湘吟
2025/5/23
123

生活中如何修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憑著慣性在生活,覺掉了都不知道,所以要常常自問︰「我的覺在嗎?」這有點像貓抓老鼠,有點警策的作用。你必須要讓自己時刻都在,而不是不知不覺。
如果修行能夠契入,達到欲界定,就是等持,心能夠相續地專注,入、住、出都自在,也就是禪定、禪悅的境界。有一定禪修經驗的人,知道怎麼很快地進入那個狀態,但問題是如果執著的話,不一定能坐得好;如果貪住某種覺受,禪修就不得力。所以為什麼禪修的人常常要念《金剛經》,「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無住」的心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心。
有空觀,就不可得。如果光有「覺」,沒有「空」,就會在「覺」上面執著。我們禪修,是為了禪定嗎?為什麼會有定力?因為心一直不斷地專注、安住。一旦心不專注了,這個定力還會在嗎?不會。這一念心,其實它也是無常的,也是因緣所生,不可得,所以它也不是我們要找的東西。
要破除對法的執著,還有對自己的執著。要安住在「空」裡面,什麼都不要抓。這個「覺」也是空的,要看到它的本質。當然在禪修、修行的過程裡,這些都是滿好的經驗,但你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有禪修、實修的經驗是很好,四期教育的課還是要上,才能更好地養成正確的觀念。「遠離顛倒夢想」,才能夠「究竟涅槃」。「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明就是清楚,無明就是不清楚。一定要知道︰一切法,因緣所生,沒有實體,空無自性,了不可得。一切現象都是如此,乃至於我們的覺受,也是如此。到最後只有「明」跟「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跟空是同一個東西。
—2025.03.30精進禪廿一•二七解關 廣純法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