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裝生命系統-靈鷲山雲水禪修心得分享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 文:明覺.楊慧(上海弟子)  2016/11/8     6965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上師圓滿,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寂靜修

 

心道法師:「我的修行追求的正是這一份覺醒,如何了脫生死,到達彼岸?需要透過方法及領悟的!」

 

2016年9月30日,我們抵達了臺灣東北角的靈鷲山。

 

恰逢心道法師10月8日壽誕,我在山下聖山寺大殿內為師父祈願供燈,舉燈時無意間燃到了自己的長髮,聖山寺的法寬法師說:“居士,你很有慧根,但想法太多,無法安住心性,所以要點燃你的三千煩惱絲啊,因此你更要安心禪修呀!”是的,忙忙碌碌的我這些年一直在尋找讓身心安定的方法,催眠,冥想,正念禪修….甚至遠赴遙遠的西非島嶼—迦納利群島,找那裡的薩滿,學習瑪雅冥想來回歸內心的靜定,還將心得彙集成冊,寫了一本《遠方的寂靜》的書,我希望透過不斷地向外探索尋找到內心的靜定自在,然而,此心亦如脫韁野馬,難以調伏平靜.....

 

10月1日,靈鷲山無生道場,我們來自全球五個國家,二十一位學員, 在簡短的自我介紹後,我們在法師帶領下受八關齋戒,在靈鷲山開山聖殿開啟了為期十天的【雲水禪】斷食禪修營。

 

之前在國內有參加過道家的辟谷修行班,每天關在屋子裡喝水練功,一周下來雖然體重下降明顯,但身體能量特別低,回家之後很容易疲倦,心情十分低落。

 

所以對禪修斷食存有一定的擔心。然而,雖然是斷食營,但法師與志工們卻十分用心為我們三餐準備了營養豐富的有機蔬果汁。每次飲用這些珍貴的蔬果汁,內心充滿感恩與感動,這些佛菩薩的甘露也滋養了每個學員的身心,所以在整個斷食過程中,我們每天都能量滿滿,身體越來越輕盈,而頭腦也越來越清明….



【雲水禪】的核心就是進行平安禪的修習,法師們用心的安排著我們的禪修作息,每天早晨五點,伴隨著鈴聲,學員們排班一起,步步明覺來到開山聖殿,開始一天的雲水禪修習。



“高高靈鷲山,深深海底心。”靈鷲山禪法強調在禪修的每時每刻的中保持那份{覺},行住坐臥都要保持那份深深的{覺}性,每天早晨我們在羅漢步道上步步明覺,在觀海平臺上修習功法保持明{覺},在禪堂坐禪時觀呼吸聽寂靜明心見性,在齋堂喝蔬果汁時緩緩入口,靜心品味,將{覺}性貫穿在禪修的整體過程中,在這份深深的覺悟中,我“觀”到了自己的“肉團心”,“攀緣心”,也“看”到自己的一些習氣,而聽寂靜,聞無盡,讓原本紛繁浮躁的內心漸漸歸於靜定.....

 

心道法師教會我們在綿延不絕的呼吸裡,在無邊的寂靜裡,體會到【金剛經】所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禪修讓我們時時保任,不斷內觀自己。

 

心道法師:「觀念,是真正的財富,也是世俗財富的關鍵,觀念對了,就有好運氣,好善緣,就有好的開始。」

 

禪修讓我們的心量不斷擴大,慈悲也在不斷擴大。在禪修的過程中,周遭出現了許多的大“菩薩”,她們用慈悲與愛詮釋著佛法的慈悲與愛。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上師圓滿,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寂靜修



此次[雲水禪十]對我生命的啟示,有如下六點:



一、調和身心

 

在這個人心普遍躁動的時代,所有的人都面臨巨大的內外壓力,長期的緊張、封閉、不安如影隨形,深植在每個人的身心深處。

 

禪修是一場身與心的對話,把我們平日浮躁煩惱的心收回來,進入真實與寧靜的生命。

 

第一次,停下腳步,全然地感受自己的呼吸,聆聽虛空的寂靜。隨著禪定的深入,意念和情緒活動的放鬆、停息,可以舒緩精神上的緊張和壓力,使被緊張和壓力導致惡化的生理機能得以自行調整;我們的身體與心靈會重新聯結,柔軟和輕安自然湧現,這種細微的變化唯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得到。



二、平靜心靈

 

所有呼之欲出的社會問題,都來自負面情緒的累積,來自不安分不平靜的內心。

 

去體育館看比賽,我們會體驗到那些尖叫、噓聲、憤怒,掩藏在熱情與團隊精神的假像背後,是內心的空虛和不安穩。去聽流行歌曲,你會明瞭那些不斷在反復變奏和吟唱的,卻都是同樣的主題——嫉妒、痛苦、不滿與緊張。去看看深夜的酒吧和網站,你看到那麼多徹底買醉沉迷不歸的心靈,縱情的背後都是在逃避——逃避無所歸依的內心的失落。

 

禪修是讓我們的心靈更平靜的技術。通過淨化困擾自己的種種負面情緒,給內心帶來平靜與覺醒,達到深刻而安定的喜悅。

 

心道法師將平安禪法弘揚到國外,德國、美國、韓國….當地神職人員也參與平安禪修,成效顯著。禪修是一個共性的方法,而在所有平靜內心的方法之中,禪修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三、止息煩惱

 

心道法師:「學佛就是在學習如何調心,調好自心,才能去調別人。」


佛法的目的是讓每個生命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獲得生命本有的自由。

 

煩惱的斷除需要智慧,佛法將智慧分成“聞、思、修”三個不同的層面。聞所得慧和思所得慧,是我們讀來、聽來、看來,和通過思維道理而獲得的知識和智慧,它們能熄滅的煩惱是有限的。不正見及疑通過聞、思即可去除,其餘煩惱則需要通過修行一點一點地去除。這幾年我一直在實踐“斷舍離”的理念,斷除欲望,捨棄妄念,保持自立自在的生命狀態,但這些從書面上看來的東西只是間接經驗,不是親身實證的。但是禪定的修行,會通過實證來檢驗文字的真實性,因為它是自證之法,超越了文字層面、觀想層面,完全進入到實相層面的智慧。



四、回歸自性

 

長久以來,我們經歷內心流離失所的感覺,仿佛失落了什麼,卻又無法找尋。那是被種種無明和習氣所障覆的本性,可以經由禪修而逐漸明朗。
我們的心是什麼樣子的?快樂是不是我們的心?憂傷是不是我們的心?是誰束縛了我們的心?是誰讓我們難得自在?當我們開始以一種安靜、平和的態度,來參與這一場內在的禪修,每一個念頭都會歷歷清明,仿佛天朗地開,萬境如如,世界以一種更清晰的方式呈現。

 

這是內心清淨光明的本來面目。它使我們能穿透自我的藩籬,喚醒心靈深處沉睡的覺性,回歸生命本真的和諧、柔軟、寧靜、祥和,安享清涼的流注和純淨的撫慰。

 

五、智慧處事

 

心道法師:「慈悲喜舍,眾生均霑,發願學習觀世音菩薩慈悲喜舍的精神,去除嗔貪,增長福報,學習佛的無上智慧,遠離輪回,尋找到不死的生命源頭。」

 

生命過程中有許多種學習過程。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人際關係的學習……而所有這些都是生命中一個階段性現象而已。只有關於智慧的學習,才是與我們的生命相始終的一個過程,從不間斷。方生方死,須臾不離。

 

早晨對我們還是快樂的一件事,也許到下午就成為致命的悲傷;昨天對我們是一個不可翻越的高峰,今天再來看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土墩……

 

所有人生中的痛苦,來自失去控制和覺察的內心。禪修使我們對“心”的運行模式有更加透徹的瞭解和掌控,從而,能獲得超越這些世間萬象的智慧。不再做身不由己的慣性反應,而是更有耐心、更有毅力、適時而動、把握因緣。

 

六、奉獻社會

 

與一般人的概念相反,禪修不是教我們逃避現實,而恰恰是緊叩現實,進而轉化現實。只有當我們完全體驗生命的實相,真正活在當下,才可能如法而行,並且適時加以改變。

 

活在當下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現。當一個人經由禪修、由自己種種的心之世界中走出來,不憂不懼地面對並且觀察真正的自我以及人生時,他一定是一個有能力燃燒自己的人。也就是儒家所謂“惟至誠者能盡其性”。

 

靈鷲山,平安禪,心道法師,禪修,上師圓滿,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寂靜修

 

佛教中講的修行,是一個人生命中智性與感性整體的提升,也就是一個人“盡其性”的人格完成。

 

禪修讓我們的心性不斷擴大,每次上課,法師們會十分體恤學員的身心,禪法的講授細緻而又具啟發性,一方面用佛理與自身的修禪案例來啟發大家,一方面又通過一對一小參,讓我們對存在的禪法中的疑惑進行解答,讓我們保持正知正見。

 

所有的細節無比體現著靈鷲山“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生命覺悟生命”的慈悲理念,而所知所感讓原本小我滿滿的自己的心量也在不斷感化擴大,內心溢滿感動….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做真實的自己,做心的主人,而不要做心的奴隸!

 

心道法師:「我們只要能夠向內觀照這種每個人都有的本覺,本明的自性,就能夠離開諸相,而能安住本來不生不滅的本有自性。」

 

禪修就是讓我們的心靈淨化,享受到靈性的快樂。當我們漸漸找回自己的靈性,享受到靈性的快樂時,自然就會慢慢減少對物質欲望的追求,自在地享受生活裡面每一個當下的喜樂。

 

禪修弟子:明覺.楊慧

2016年10月15日 寫於上海

 

 

報名【2017平安禪修課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