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大精神人物 Satish Kumar--和平的三個面向
圖:網路 編輯:劉湘吟
2017/3/22
6120
您聽說過英國的「舒馬赫學院」嗎?它是一所另類的經濟學院,以3H、3S為教育理念,所謂的3H是︰心(Heart)、腦袋(Head)和雙手(Hands),3S是:土壤(Soil)、靈魂(Soul)和社會 (Society)。舒馬赫學院的校長薩提斯•庫瑪(Satish Kumar)是印度社會運動家、和平朝聖者,名列世界百大精神人物,2014年他曾經首度訪台,分享他的經驗與智慧; 1991年參與創辦舒馬赫學院(Schumacher College),以探究可持續社會及環境發展為核心,提供全面的教育課程,鼓勵學員思考當下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各種迫切挑戰,並在各種層面積極地做出在地及力所能及的回應。
這位智者的理念與心懷,與心道法師有許多不謀而合、相互呼應之處,穿越時空、地域的慈悲智慧,是這世間恆久的馨香光明。靈鷲山致力於推行「心寧靜運動」,首先就讓我們看看 Satish Kumar是如何闡釋心的寧靜︰
「“Peace"這個字在梵文或巴利文中是“Shanti",在印度,我們在誦咒開頭時會說︰“Omh Shanti",誦咒結束的時候我們也會說︰“Omh Shanti Shanti Shanti"。我們會講三次。為什麼講三次呢?因為和平有三個面向。
第一個面向就是內在的平靜,我們必須與自己和平共處。我們經常跟自己處不來,跟自己打仗、貶低自己。第一要能夠跟自己和平相處,然後才能跟這個世界平和地相處。
我現在平靜嗎?每一天都要問自己這個問題。自己的心現在是什麼狀況?是不是有點激動?有一點煩躁?是不是生氣?是不是渴望、很想要?或是很執著?還是很寧靜?……我的心現在是什麼狀態?
當我們問了自己這些問題之後,就開始和自己和平相處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是一種非常獨特、美好的存在,有無限的潛能,是這世上特殊的禮物,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未來的菩薩,但因為一直跟自己抗爭、貶低自己,就無法完全地展現、發揮自己的潛能。
印度有一位哲學家Vivekananda Svami,他說︰藝術家其實並不是一種特別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種特別的藝術家。不是畢卡索、梵谷、李白、王羲之才是藝術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們都是詩人,英語裡詩人這個字來自於拉丁文的“poreses",poreses真正的意思是創造,所以『創造』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藝術。譬如一把椅子,是製作者用手、用愛、用想像力做出來的——它就是一首詩。它是一種創造。
當一個人能夠發揮他全部的潛能,就可以和自己平衡共處,不再和自我抗爭。他可以愛自己,可以對自己說︰我很好。我能做出椅子。我能煮一手好菜。我能做園藝。我可以做衣服……等等。和平的第一個面向就是跟自己和平相處。
和平的第二個面向是與別人和平相處,也就是和世界和平相處。不管是華人、美國人、印度人、黑人、白人……不論什麼國籍,每一個人都是人類社會的一員,我們這個人類的大家庭裡,有些人是原住民,有些是回教徒,有些是佛教徒,有些是基督徒……這些都是美好的多樣化、多元性,我們應該慶祝這樣的多元性,不需要每個人都是基督徒或全都是佛教徒,或者全都是資本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我們不要這樣的同質性。只有單一思想的文化,會降低和平的可能性。
和平不單只是讓戰爭結束而已,它是很正向的能量,是一種很積極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和他人和諧地共存,這是和平的第二個面向。
和平的第三個面向是和自然、和宇宙和平相處。現在人類正在跟自然界打仗,我們試圖征服自然,砍伐森林,污染海洋、河川,用化學藥品、肥料、殺蟲劑、農藥或其他基因改造的種子……對土地下毒,我們把這些物品釋放到土地裡,其實是在向自然宣戰。如果自然消失了、森林消失了,人不快樂,失去了健康,這個經濟成長到底有什麼好處?我們應該與自然和平共處,並且它的重要性要位於經濟成長和金錢之上。我們需要食物、水果,需要呼吸新鮮空氣,當空氣被污染、河川被污染,即使我們得到了經濟成長,愈來愈多的電腦、電視、汽車、機場……不管物質產品再多,如果自然消失了,人類是無法生存的。和平的第三個面向是要與自然和平共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