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藝術文化的新型法會--圓通寶殿揭榜,演繹禪文化

 圖:劉慶隆  文:劉湘吟  2017/5/12     6414


靈鷲山,平安禪,禪修,圓通寶殿,心道法師,寧靜,觀音菩薩

 

5月7日,位於台灣東北角海岸的靈鷲山碧空如洗,太平洋依舊寧靜美麗;這天上午,無生道場雙喜臨門,新生的華藏海——圓通寶殿迎來兩件盛事,一是三樓大講堂的「大悲閉關21」圓滿,二是一樓禪堂供奉的主尊毗盧觀音安座,並舉行功德榜揭榜儀式——這是一場不同於以往傳統的法會,在新時代的禪堂裡,結合音樂、舞蹈、茶禪、自然布衣等元素,透過色、聲、香、味、觸五感的攝受,呈現融合藝術文化之美的禪境。

 

早上8、9點,功德主與貴賓們陸續來到,換上藍色布禪服、繫上素色布圍巾,一一入座;原本寧靜肅穆的禪堂,這天充滿了喜氣,大家笑著,寒暄著,在毗盧觀音聖像前合影……華藏海浴火重生展新顏,也開啓一個新時代、新氣象。

 

靈鷲山,平安禪,禪修,圓通寶殿,心道法師,寧靜,觀音菩薩在片刻靜心後,典禮正式開始,甫出關的心道法師在功德主代表的迎請下來到圓通寶殿揭榜。沒有許多功德主,就沒有過去的華藏海和今日的圓通寶殿,這塊補立的功德榜,誌記了各位功德主們的護持義行。就在心道法師揭榜時,一隻老鷹飛來,在空中盤旋數圈,在場觀者皆讚歎喜悅。

 

隨後眾人入殿就座,由胡健老師擔任的「說書人」,以自然而感性的詞語,娓娓道來「禪」的源流、心道法師與觀音菩薩的淵源、法師的修行歷程及度眾利生的行願;再由心道法師親自帶領大家修習「平安禪」。心道法師的「平安禪」(「寂靜修」法門),與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一脈相承,生生世世,心道法師跟隨著觀音菩薩的腳步。在心道法師吟唱的〈六字大明咒〉雪山調中,懷想密勒日巴尊者,和當年心道法師在墳場的修行……

 

接著是「藝法合一——聽寂靜」,大提琴低沉優美的樂音猶如大地,身著白衣的舞者逸軍老師手捧法罄唱和,以肢體演繹「禪」的空靈、寂靜,宛如海洋般流動,芮斯老師如天籟般的吟唱好似天空……在法工引導下,在座眾人依序起身,形成一個大圓形合十行腳,一齊吟唱〈六字大明咒〉平安之歌,「把愛送給大地,把愛送給天空,把愛送給海洋,把愛送給自己……」不知不覺,感動從心深處生起,淚水如滌淨靈魂的甘霖……

 

心道法師說︰「我從頭到尾就是禪。現在的圓通寶殿,是呼應時代性的一個空間,林炳輝老師的風格就是禪的風格,他在現代建築中融入禪的感覺,這是一個現代藝術。有了環境就有了『場』,希望在這裡,把我們禪的風範傳承下去。」

 

「什麼叫禪?禪就是心的面貌︰長壽,智慧,永恆。心是不生滅的。禪的核心是不立文字、沒有語言、沒有現象的真心。」

 

靈鷲山,平安禪,禪修,圓通寶殿,心道法師,寧靜,觀音菩薩

 

這次新型法會的呈現,心道法師表示感覺很好,「不知道大家感覺怎麼樣?」藝術文化與禪的結合,「從粗的感覺到細的感覺,慢慢到內心的清淨……讓大家回到禪和藝術的一種生命關係。」這樣新型的法會,需要從內心去體會、去感受、去共振,「從藝術文化的表現中去發現美,也發現寧靜。每一個地方,如果能夠寧靜,就非常美;如果不能看到那份寧靜,什麼都不美。」

 

喝茶、吃飯,禪,就在生活中。心道法師帶領大家體驗「吃飯禪」︰細嚼慢嚥,知覺清楚。「我們學禪,主要是訓練知覺。我們生命當中,知覺掌控了一切。常常要用知覺吃飯,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感覺,知覺和感覺要在一起,要吃出知覺,在慢工出細活裡去體認禪。」

 

「怎麼吃出知覺?不能快,從慢裡面知覺才會清楚,一快知覺就模糊。有一句禪語說︰『終日吃飯,不吃一粒米』。沒有吃到一粒米,就是吃的時候與知覺合一。」

 

靈鷲山,平安禪,禪修,圓通寶殿,心道法師,寧靜,觀音菩薩「知覺是什麼?看起來就是我們的心。心是什麼?是用心吃還是用嘴吃?如果用心吃,心是無形無相,所以怎麼吃都沒有吃到東西。我們常常要能和空性相應,就能斷煩惱、了生死。」


「安靜地吃,清楚地吃,『金蟬脫殼』知道嗎?知覺的心回到本來。原本我們被六根六塵綁得死死的,怎麼脫這個殼?這就要和心的本質相應。」

 

最後,心道法師送給每一位功德主三件結緣小禮物︰可除障的華藏海香灰、來自緬甸弄曼農場有機無毒的平安咖啡,和象徵傳承佛法、代代相傳的禪修帶。心道法師說︰「我沒有離開過我的本行,也沒有離開過修行。我希望我的弟子,除了奉獻時間與精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成就解脫。」

 

從華藏海到圓通殿,是一個轉變,也是讓我們回歸到禪修本位的契機。

 

期許,有無數行者在這裡,學習佛陀捻花微笑的體悟,讓自己回到本來面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