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無有如佛者--記 雲岡石窟

 圖:劉湘吟  文:劉湘吟  2017/10/5     6524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始終難以忘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造訪敦煌莫高窟的震撼和感動︰在那裡,由於導遊講解壁畫上的佛陀本生故事,第一次比較完整地聽到釋迦牟尼佛的故事,第一次接觸到佛法的哲學和精神,那和過去所受的二十多年教育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生命觀,那無可言喻的高超境界和智慧、慈悲,如同醍醐灌頂,震醒了昏睡了二十多年的靈識,生命無限自由的可能陡然被打開了一個小口,也是後來接觸佛法、成為佛弟子的契機。曾經對至親好友說過︰這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佛法、成為佛弟子,「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幾句話,無比貼切地把心中最深的感受表達了出來。

 

也許是敦煌莫高窟的名號太響亮,也許是因緣使然,敦煌石窟去了兩次,卻沒去過中國三大石窟的另兩處︰河南龍門石窟和山西雲岡石窟。趁著2017年8月的山西遊,決定造訪雲岡石窟。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車程大約只需半小時。大同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省會太原,位於太原以北約300公里。大同是個令人留下好印象的城市,空氣不錯可見藍天,人和善,司機們比較不那麼狂愛按喇叭,市區有好多古蹟、古寺……

 

雲岡石窟主要開鑿於北魏興安至太和年間(西元453~495年),和敦煌莫高窟不同的是,雖都是以佛教為主題的古石窟,莫高窟主要是彩繪壁畫,而雲岡石窟主要是石雕。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西元439年,鮮卑族拓跋氏統一中國華北與北方,成立北魏王朝,佛教蓬勃發展;雲岡石窟最早是由高僧曇曜上奏皇帝而開鑿了5窟(也就是現今的「曇曜五窟」,編號16~20), 之後陸續又開鑿多窟,至西元494年北魏遷都洛陽,接著又在洛陽開鑿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的開鑿工程才停止,也留下許多未完成的石刻,但之後的一千多年,遼金、唐、清等朝都陸續對雲岡石窟有加工,如今,雖然許多石刻像風化嚴重,後朝的「加工」有時造成反效果,但總體來說仍相當值得一看。

 

和敦煌石窟一樣,雲岡石窟的美學呈現也充滿了多元文化色彩和異國風情,尤其是初期的作品,佛像的臉形比較豐腴、眼廓較深、肉髻和鼻子較高;中期時則融入許多漢文化元素,許多佛和菩薩的服飾近似於南朝士大夫的穿著,臉形、五官也較像漢人。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參觀雲岡石窟,似乎可以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野性和奔放︰許多佛像、菩薩像不是那麼精緻、工整到極細處,神情神態比較明快呆萌可愛,還有四肢相當壯碩的飛天(反映游牧民族以壯碩為美的審美觀),但那一尊尊鑿刻在石壁上風格各異的佛像、菩薩像,仍令人大飽眼福、讚歎不已。短短半天時間只能是走馬觀花,真要細說其中的學問、典故,那可太豐富了!

 

遊覽路徑最後到達的那尊大佛(第20窟),堪稱是雲岡石窟的代表名片,也是雲岡石窟中唯一一尊露天大佛。導遊介紹說︰「這尊大佛的五官、形貌風格,和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非常相像,全世界只有兩處。」而巴米揚大佛已不幸被炸毀了。

 

在某一窟,導遊解說著石壁上刻畫的佛陀本生故事,精彩而翔實的解說令所有人都緊跟著她的腳步,一邊專心聆聽一邊極力觀看……想起當年初訪莫高窟的震撼和感動,心中暗忖︰此時,是否其中也有人像當年的自己一般,從此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結下了宿世之緣?

 

千年以前的人們耗費數十年心力刻鑿石窟,正是為了使佛法永傳揚、永存世間、利益眾生……這虔誠的信仰、美好的心念,使這一切有形的呈現,更具有深刻的精神力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