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的耕耘者

 圖:阿日  文:劉湘吟  2018/2/1     5206


靈鷲山,平安禪,禪修,法工,翻譯,宇宙觀,修行,生命,林偉斌

從內心的共鳴到幫助朋友
2017年9月山上的平安禪基礎禪三有三名外國學員,為了讓這三位不懂中文的學員也盡可能地從禪修課程中獲益,那次的禪三有一位翻譯法工全程陪同,他就是林偉斌師兄。

 

原以為英語是偉斌師兄的專長,原來並不是;年輕時他在《自立晚報》擔任記者,之後念研究所,又曾轉戰企業界擔任行銷公關方面工作,如今髮長過耳、頭上戴著一個細黑髮箍、氣質更像是一位藝術工作者的他,則是為了驗證自己的一些想法、構想,投入於開發一項結合APP和網路的社群平台的創業項目中。

 

他謙稱自己的英語只是一般溝通的水準,「多年前在準備考研究所時有聽一些英文的教材,也有一些外國朋友,如此而已。」當時在報社任職、想準備考研究所的他,為了從跑新聞的高速運轉狀態能夠轉換到靜下心來專心念書,曾學習過靜坐和瑜伽,受益良多。

 

說起和靈鷲山的結緣,十幾年前一次公司旅遊到福隆,就曾聽說靈鷲山;2016年因緣際會,他陪伴一位外國朋友上靈鷲山參觀,山上的山海美景、獨特的地理景觀、尊重自然的建築和整個環境,引發了他內心的共鳴;他認為具體的環境、建築,最能夠真實體現一座寺廟或道場的宇宙觀、生命觀和修行法門。譬如從客堂往下走,階梯中間有一棵樹,「那裡地勢陡峭,如果當初造路時決定把樹剷除,其實會是害了自己。」往往向下走的人們會扶一下樹幹,使得行路更安全;萬一不慎失足往下摔,有樹的阻擋也不容易重傷;而且樹還有助於地基的穩固、山區的水土保持等……「這其實是一種因果。最源頭的概念會影響後面許多重要的發展。」

 

關於心念的訓練,古今中外有許多方法,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除了曾經學習靜坐、瑜伽,也曾經參加其他道場的禪七,那次上靈鷲山參觀的感受,讓他覺得「也許這是適合自己的」,當天他就報名了之後的一期斷食禪三。

 

2017年夏,那位外國朋友又來台,這次她報名了山上的禪三課程。由於自己有過禪三和禪七的經驗,他知道,這位不會說中文的外國朋友如果在什麼都聽不懂的情況下去打禪,獲益恐怕會相當有限;基於幫助朋友的想法,在詢問過朋友的需要後,他和山上禪堂聯繫,確定他可以翻譯的身分隨同上山,於是締造了這個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陪外國朋友打禪、當翻譯。

 

種子播在心中了,一定會發芽
為了把準備工作做得更完善,他提前一天上山,和法師討論整個流程、相關經典和資料等,預先把一些名詞和儀軌、經文的英文翻譯準備好。那次禪三除了他的那位美國朋友,還有另兩位外國學員︰一位也是來自美國的女性學員,另一位是來自俄國的男性學員,「他們三人坐在一起,我坐在他們中間,陪他們打禪三天,當他們的翻譯。」那次經驗,他覺得對參加禪修的外國學員而言,「翻譯是滿重要的。」

 

全程陪同,三天從早到晚下來,偉斌師兄坦言是「滿累的」,而且一個人單兵作戰、沒有工作伙伴也讓人感到有些寂寞。禪關結束前的心得分享,三位外國學員都舉手發言,「那時我最緊張了,一直冒汗,怕翻譯錯了鬧笑話。」

 

靈鷲山,平安禪,禪修,法工,翻譯,宇宙觀,修行,生命為什麼願意花三、四天時間為他人服務?「我也參加過禪修,也曾接受許多志工、法工的服務和護持,有機會去回饋是應該的;學習禪修是很好的事,朋友有心去學,如果因為語言的限制而使收穫有限,未免可惜,所以我願意幫忙,讓這件事盡量完滿。」

 

即使有的人個性木訥,但這三位外國學員都能大方坦誠地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且對於平安禪的修行法門十分認真地學習,讓偉斌師兄印象深刻,「他們很用功,晚上回寮房養息後還在自己練習,所以有很多問題,和法師獨參時他們三人花了近兩小時!」雖然累,但他感覺滿開心的,一來「這也是很特別的經歷,因為以前打禪都不會知道別人的感受。」二來更因為「(禪修的)核心問題是他們感興趣、喜歡的。」偉斌師兄說︰「如果以行銷的角度來看,這表示山上禪修課吸引來的外國學員是精準的對象︰他們就是為了學禪修而來的。如果動機不是在這一塊,種子未必能發芽。」為這三位外國學員當翻譯,三天還沒結束,「我已經知道這種子是播下去了。種子播在心中了,它一定會發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即使久久不發芽,它也不會死掉。對我做這件事的投資報酬率來說,我已經很高興了,是值得去做的事。」

 

2018年12月山上將首次開設英文基礎禪三課程,可以預見之後對禪修英文翻譯法工勢必會有更多需求。對於這項「法工」工作,偉斌師兄認為,「英語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其實只要『有心』,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好。所以意願、動機,對這件事有興趣最重要,我覺得應該要占70%以上。英語能力占20~30%就ok。」他認為,如果國外學員有意願擔任翻譯法工更佳,「他們會是更好的種子,可以把(禪修的)種子散播得更遠,未來有更豐厚的收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