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大的社企盛會--2018「明日亞洲」

 圖:劉湘吟  文:劉湘吟  2018/5/26     3873


明日亞洲︰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

您聽說過「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嗎?您是否注意到,近年來,社會企業在全球已隱然成為一股新興的風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微型貸款」之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於2016年訪台的講座中如此定義「社會企業」︰釋放每一個人的熱情和創意,投入於以公共利益為目標的營利事業,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創業家,同時一步步解決社會問題。

其實,台灣已經存在許多社會企業,大家耳熟能詳的主婦聯盟、喜憨兒、里仁等是起步比較早的;2014年9月,經濟部宣示該年是台灣的「社企元年」,近幾年出現的社會企業,內容和形態可用雨後春筍、五花八門來形容,許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投入創業,也有許多企業漸漸往社會企業的方向調整、發展。對年輕人而言,做自己想做、覺得有意義的工作,自給自足之餘也解決了一部分社會問題——比起傳統的受雇於人、為老闆/公司/股東賺錢的工作模式,新興的社會企業模式顯然更能夠調動、釋放年輕人的創意與熱情,也讓社會更有愛而美好。

明日亞洲︰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5月5~6日,「明日亞洲︰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在台中舉辦,這場號稱「台灣史上最大的社會企業盛會」,邀請到超過30 位來自15個國家具經驗的國際級講者,在兩天會程裡,5個場館同時或接力上演主題演講、論壇、大師工作坊、電影欣賞、社企市集等不同內容,聚焦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環保綠能4 大主題做經驗分享與交流,勾勒「明日亞洲」的樣貌與方向。

5月上旬,台中已迎來酷暑;前往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參加這場盛會。據觀察,參加者逾千人,多數是年輕人。雖然是首次舉辦此會,從報到、借取同步口譯機到中午發放午餐飲料、各場座談音響與流程的管控……等皆井然有序,值得讚賞。

明日亞洲︰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這次大會對社會企業的定義是︰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具有永續經營的獲利能力,不是非營利組織,能夠自給自足。

來自柬埔寨“Lucky Iron Fish Enterprise"和來自英國的“One Earth Innovation"的經驗分享令人印象深刻;大師工作坊「巧妙抓住粉絲的心︰如何善用臉書強化社群關係?」「當一個說故事高手︰如何讓媒體幫助你傳播理想?」和「社會企業經營兩難︰如何面對公益和商業的衝突」等講座吸引了許多聽眾,滿到地板都坐不下;台灣的「好日子」社企成立至今3年多,曾推出「竹牙刷」、「Pockeat 食物袋」等熱銷環保商品,創辦人簡仲威從小就非常在意塑膠垃圾,所以從小的綽號是「撿垃圾」,這個30多歲的年輕人,曾經跑到山裡過務農的簡單生活一年多,但發現「不管生活再怎麼儉樸,還是會產生垃圾」,於是決定創辦減塑品牌——好日子,希望利用設計的力量,讓環保變得更方便、更具美感甚至具有附加價值。在座談中他說︰「這3年多來,激勵我和伙伴們繼續走下去的最大力量,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們的產品使地球減少了多少塑膠垃圾。這些數據讓我們覺得工作很有意義。」

社會企業所關注的問題,大多和綠能環保、愛地球息息相關。在某場座談結束後,看見主講人和一群聽眾仍意猶未盡地站在場館外接續討論,那份認真和熱情,令人感動——
但願,社會企業的明天,愈發多元、光明;但願,我們都能過著「愛地球、心和平」的好日子。

讀者回饋︰主婦聯盟是基金會,全名是「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而合作社和社會企業還是有差異性的。 合作社是社員共同出資、共同營運,不以營利為目的。社會企業是營利事業,但以一定比例的盈餘用於解決某些社會議題。兩者皆是良善的社會事業體。 謝謝讀者的回饋、指正,讓我們對「社會企業」這個新興主題有愈來愈多的認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