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 文:劉湘吟 3890
親訪當年師父修行之地,體驗不同於先前只是文字語言上的了解。在法師帶領下,禪友們席地而坐,在心道師父音聲引導下修習九分禪……雖是墳場中,但許多人都感受到格外安定,彷彿有一種加持力——
2020/12/28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 文:靈鷲山佛教教團 1895
春醒–樂活二日禪 夏旅–東北角旅行禪 秋行–覺知行腳 冬藝–聆聽
2020/11/27 圖:靈鷲山佛教教團 文:劉湘吟 4787
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的發生,譬如希望天不要下雨,希望某個人脾氣不要那麼壞……這些外在事物很難隨順我們的意思。怎麼辦?只有調心。生活總是有苦有樂,如何始終保持一顆真心?這才是重要的。
2020/11/12 圖:沈仲怡 文:劉湘吟 3109
身體的病痛是怎麼來的?因為不安、憂慮,還有很多的放不下。許多人一直在忙碌中,交感神經持續運作、副交感神經失調,無法放鬆。學禪,就是學習放鬆。如何放鬆?
2020/10/29 圖:沈仲怡 文:劉湘吟 4406
在法工與工作人員的用心安排、悉心陪伴下,感受到極溫馨動人的心的共振與交流;而法師的帶領、引導更是珍貴,時時的輕輕提醒,讓大家在豐富的旅程之餘,不忘覺知當下、覺知自己的心。藉由旅行,在欣賞美景和生活細節裡,實踐「禪」的精神與要旨。....
2020/10/20 圖:沈仲怡 文:劉湘吟 3492
從『靜』到『動』,再從『動』到『靜』,都是我們的心在作用。其實時時刻刻我們都不離開心,只是不知道原來可以這樣去做,於是心常常迷失在現象裡,無法離境,丟失了覺知。禪修的一切學習,坐禪、行禪或功法,都是為了帶出覺知。先從覺知下手,再來『反文字性』,反觀覺知。要把觀念變成生活的實踐,大家回去之後,要不斷練習如實地在當下,而不是加入自己的喜惡、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