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相遇
圖:kmarius 文:中安
2020/6/16
5384
佛陀曾述:「所有眾生皆有佛性」,每個人本自具足的佛性,往往因為無明煩惱而有所遮擋。只是在生活中,總是要馬不停蹄地扮演各種角色,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要做一名好員工;夜歸回到家中,要做一位好先生、好太太、好父母;假日返家孝親,面對長輩要溫順,再加上日日被房貸、各種支出的經濟壓力追趕著,那麼,有什麼時間和機緣,能在倉促的日常中,看見自己的佛性呢?
心道法師指導坐禪時,常常比喻坐禪的功用,就像把靈性的燈打開,回到最原始的自己,最原始的自己就是如來,也就是我們的佛性、覺性之中,所以天天打坐,讓心亮起來,就像一盞無盡燈,不用添加油,也都會通明,燈還要每天都添油,禪修只是把心的雜質弄掉,讓心燈自然顯露光明。如果我們願意挪出時間,把俗事的煩惱暫放身旁,就算是短暫的10分鐘,都可以練習讓自己靜下來——我們可以坐在辦公椅上,讓自己不思不想;也可以起身走走,用正念散步,不僅能讓久坐的身體起身活動,也能練習在走動時放下煩惱,讓腦袋恢復清明。
喚醒自己的覺性,就有機會在生活中看見那些干擾我們的煩惱、念頭,覺知到哪一些想法是遮擋內在智慧的雜質;同時,如果能在生活中練習靜心或維持正念,不僅能喚起本自具足的覺性,也能繼續為自己的覺觀能力添油,讓這盞內在明燈的亮光不滅、不減,甚至越發光明。
在日常中止惡,也能看見自己的佛性。
一旦我們透過坐禪、靜心,讓自己保持正念,所謂正念就是「淨念相續」,禪修的止觀就是「自淨其意」的訓練,讓心覺醒,因為覺知清楚,心不造作,所以面對一切障礙違緣自然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佔人便宜的貪心生起了,如果帶著覺知觀照自己,就能夠及時看到;在爭執中被嗔恨的感覺淹沒的同時,只要保有一點點的覺性,都能讓自己懸崖勒馬,不說出傷人的話語,或做出無法挽回的行為。從自己減少惡行開始,只要我們多帶著覺知生活,這世界的惡循環就會扭轉了,痛苦的事情也變少了,甚至我們自己內在的衝突,也因為帶著覺知照見而消融。
帶著覺知行善,與自己內在的佛性相遇,是生命最終極的幸福。
愛是偉大的神通,微笑是真正的魔術,即使小小的善,也蘊含全宇宙的光。也許平時就有捐零錢的習慣,或是看見弱勢團體募款時,也時常慷慨解囊,但是,當我們觀照自己行善的意圖,看見自己是「因為覺得零錢太重?」、「想積攥福報?」或是「純粹想在能力所及的範圍,給出衷心的祝福?」。我們越加仔細的觀察自己的念頭和行為,就會看見,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自覺的、沒有帶著意圖的行善——把優惠券分享給身旁需要的朋友、幫手上拿滿東西的同事按電梯、給今天遇見的陌生人一個微笑......,發現自己時常不假思索地付出,即使我們不富有,能給的看似有限,但付出時一旦放下了「我」的執著,再微小也是神聖的。
帶著覺知生活能善待自己和他人,我們不只活出本自俱足的內在佛性,自此,在地球生活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創造美好,也開始活在內在的平靜之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