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劇與藝術中,重生—逆風飛翔的少年們

 圖:Andy Fu  編輯:劉湘吟  2020/10/30     3030


逆風飛翔,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風箏計畫,感化院,哪吒劇坊,宮廟

您還記得自己年輕時做過什麼荒唐的事嗎?古語云「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的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比較缺乏資源和話語權的他們,常常因為不被了解又一時衝動就走上一般人眼中的歧路,而這些年少輕狂、逆風飛翔的生命歷程,其實也是生命中重要的養分,只要年輕的孩子們多學習表達自己、周遭的親友也學著多去了解他們。

不屬於宮廟的家將團——哪吒劇坊
1995年,一個18歲的少年以一己之力,在新北蘆洲成立了一個不屬於宮廟的家將團——「哪吒劇坊」,為此,父母曾把他趕出家門;在社會的有色眼光和既有宮廟文化生態的撕扯下,艱辛卻也精彩地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

這一切,要從「小高」的童年說起。

小高生於1976年,七歲時一場經濟風暴使他的家變色,舉家從三重搬到蘆洲,奶奶半身不遂,父母努力工作還債,每天上班前只有把兒子帶到廟口寄養。在廟裡不會被欺負,還有叔伯嬸姨們的關愛、各種糖果餅乾……「在家裡吃不到的,在廟裡都吃得到。」對小高而言,廟宇就是天堂。而從廟會活動的各種戲曲故事中,小高學到了做人的人情義理。當廟方需要人手幫忙去敲鑼打鼓,他也學著去做,慢慢學習家將演出。

扮演家將並不是只要在臉上畫個臉譜、頭帶官帽、手拿刑具就可以出陣了,而是要經過一段艱辛的訓練過程,如果學不好,宮主的打罵是家常便飯,很多時候是關起門來苦練所有的步伐和姿勢,但小高不以為苦。就這樣,小高和同伴們快樂地在廟會的環境裡成長,一起練習,一起打拚,一起為神明服務……但當他上了國中,一切不同了。

上了國中就被貼標籤了,「混廟會的都是『企逃囝仔』」,被認為是不好好讀書的壞小孩。同學的父母不准孩子和小高在一起,好朋友的爺爺到家中指責小高的母親︰「叫你兒子以後不要再來找我孫子!」眼見這一幕的小高心中的悲憤有如哪吒,「我做錯了什麼?讓母親承受這樣的羞辱!」從此,小高開始思考問題在哪裡?這個社會環境怎麼了?「但不可否認,這個環境裡確實存在很多黑暗面。」青少年被利用、被污名化,廟會陣頭演出亂象百出……

「是不是可以有一個單純、乾淨的,我們自己玩樂的空間?」回歸以前廟會文化單純的初衷,是小高的心願,「希望社會能用正眼看待我們的文化,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出陣頭的年輕人。是大環境出了問題,這個文化和青少年沒有問題。」

18歲那年,小高用自己打工存的積蓄,買下一整組家將的服裝道具,和伙伴們組一個屬於自己的陣頭團體,「陣頭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難以忘卻的歷史,我們上演的是青少年對在地文化的情感。」

哪吒的夢,土地與文化的夢
這個不歸任何宮廟門下的家將團,團員們用自己打工賺的錢來投資行當、道具,認真練習,團規嚴謹,出團時每個人都要穿戴整齊,休息時間也不能鬆懈,期間不能吃檳榔、抽菸,不能隨意與人發生爭執——這一切努力,就是為了要做出與別人不同的陣頭。

二十多年來,哪吒劇坊從落地掃到劇場,成功轉型舞台演出,數度贏得台北縣(今新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多次受邀代表台灣赴美國、韓國、新加坡……參與國際藝術節的文化演出交流。雖然有亮麗的成績,但大環境的無形拉扯力量也讓哪吒劇坊一直走得很辛苦,社會的污名看待眼光依然,即使是如此健康的團規,也常面臨招不到團員的窘境,劣幣逐良幣的廟會陣頭生態也令小高很無奈……二十多年來,好幾次小高覺得堅持不下去時,總會遇到貴人相助,「希望我能做些什麼,讓這個環境變得更好。」

哪吒劇坊的歷史,不僅是小高的生命史,也是台灣宮廟/藝陣文化生態的一幅投影。「我小時候也像是個邊緣少年,是廟會的環境、文化感動了我,拉了我一把。我在大海裡好不容易撈到這根浮木,我什麼都不會,只會這些,它在我的成長歲月裡庇護我,給我快樂、溫暖……」小高說︰「我想讓更多人了解︰出陣頭的青少年並不壞,他們只是被誤導、誤解了。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看到這塊土地上文化的美。」

逆風劇團︰在戲劇中蛻變、成長
20年後,在台北成立的「逆風劇團」,是這類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三個曾經的「非行少年」(註︰「非行少年」是法律用語,指做出違反法律與社會道德行為、年齡在12~18歲的人)︰成瑋盛、陳韋志和邱奕醇,在2015年成立了「逆風劇團」。曾經是眾人眼中「壞囝仔」的三人,因為自己的生命歷程,特別理解「非行少年」的心態與無助,決定一同創辦劇團,藉由戲劇、表演的力量,幫助更多青少年看清楚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確的選擇,並向社會呼籲︰「他們不是敗類,是有機會重生的人才。」

成瑋盛國中時就是大家眼中令人頭痛的人物︰ 混黑道、打架滋事、重度傷害他人……轉變的契機是高二時,他加入學校的戲劇社,讓他嘗到「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奇異感受,也是他第一次「與一群人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演出後觀眾的掌聲,更讓他首次感受到被社會接納,從此心中對戲劇的熱情被點燃。

在升高三的那年暑假,成瑋盛加入了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發起的「風箏計畫」,帶著安置機構的少年們走訪全台各地的高關懷班、感化院。這個經驗讓他發現︰原來所謂的「高關懷少年」在社會中並不是少數。他在心裡暗暗下了一個決定︰將來要在台北成立青少年劇團,讓那些曾經和他一樣的年輕人,在戲劇中蛻變、成長,「我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成為『拉別人一把』的角色。」

而在劇團中,戲劇能力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學習分工、與他人合作。成瑋盛說,許多孩子一開始都不擅於與人相處,甚至自私,「但在一起演戲的過程中,漸漸會學會彼此幫助、承擔責任。」劇團讓成員們自由選擇想做的項目,音效、燈光、表演、舞台設計……讓少年們藉此找到自己的興趣。

除了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劇團也組成獨居長者關懷團隊,帶獨居長輩們到戶外進行藝術團體課程,當然這也經歷了一段努力,剛開始許多機構對他們有疑慮,怕這些少年會欺負老人,直到有一家老人中心接受後,出乎意料地,少年們與長輩們相處得很好,不但對長輩很有愛,而且每個星期都期待再見面……其實少年的心是單純、善良的,這樣幫助別人、與人互動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付出的喜悅,也更肯定自己的價值。有些孩子在加入劇團後改變了,有的復學,有的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當有人問成瑋盛︰「你會後悔以前犯的錯嗎?」成瑋盛回答:「不會。沒有那時候的我,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很可能就不會有逆風劇團,也沒有機會幫助這些孩子。」

讓我們也為這些逆風飛翔的孩子們,加油打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