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的學佛提醒之二:權力與財富是出離的道友

 圖:沈仲怡  文:中安  2022/3/1     1823


專注,禪修,平安禪,自覺營,解脫,出離心,佛法,權力財富

漫漫學佛路在善知識的啟發下,有助於在慣常生活中得到關鍵的提點。平安禪讀書會的讀友們,持續以《佛陀傳》為讀本,在線上會議空間分享彼此研讀時的領略。

以座上定課訓練,落實座下當知當覺
「覺知,就是踏出跟以往慣性不一樣的一步。」林師兄閱讀一行禪師在書中以平實的語句,一次次描述佛陀在禪修方面的教導後,談到自己的體會:「就是在每個細微的當下做覺知,當我們能在每個當下都清楚明白,就能讓自己放鬆下來,開始看見事物有別於以往的樣貌,而不是迷迷糊糊的略過。」

與會法師也補充,蒲團上的訓練有助於專注自心。「很多禪友從21天的自覺營,慢慢養成每天禪修的習慣,甚至朝向永續自覺的發願,這個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在離開蒲團後,有辦法在生活裡離開一切的執取。」也建議新學的人可以從每天10分鐘、20分鐘起步,即便時間短,但是每天都能帶給自己一股安定的能量,就算離開蒲團回到生活,覺知當下、離開執取的功夫也能自然地被培養起來。練習初期很容易會散亂、會攀緣,這時可以稍微放慢動作跟腳步,練習覺知當下的每一個動作。

細品每個當下,體驗生之美好
「我們每天都要完成很多事情,在某件事情前,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鋪陳,這些過程其實就是由每個當下去組成的。」與會法師進一步提醒,我們的心能回到當下,「觀」的能力才有辦法去啟動。

「要練習『不要讓自己的心,只放在目標上面』,要拉回來,放慢一點。也許你正在開會的路上,而開會是30分鐘後的事情,為了開會,要走路、要搭車、要開門⋯⋯,是這麼多的當下,構成了開會的時間,而我們往往只看到最後開會這個目的,忘了是這整個過程成就了開會。當我們願意試著讓自己的心,回到每一個過程的當下,去深入覺知那個當下,當我們能夠完整地經驗這整個過程的時候,生命的美好就會增長很多。」

專注於當下的一切,其實很容易可以看得到一切的發生,看見生命的無常,看見它是因緣和合的。當我們能夠「看到」的時候,我們緊抓著不放的、執取的心會開始鬆動,一旦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它就是生生滅滅的,我們還能抓取什麼?於是,便能在此長養智慧,讓「定慧等持」,隨之增長的就是生命的喜樂,方能真正領悟到,「學佛一路往前走,心靈越來越自由,生命越來越解脫。」

名利之途,亦是解脫之路
主持人引導讀友們討論延伸的議題:「尋求財富與尋求解脫,何者為要?」,一位讀友提及自己會捨棄影響定課的工作,把靜心放在優先順位,但修行與工作只能是二選一的難題嗎?與會法師帶出了跨越對立角度的新思惟。

「當我們自己、小孩、親友有這樣世俗的追求,其實可以進一步思考,『財富和權力,它的意義跟價值到底是什麼?可以為自己或整個社會帶來什麼?』理解追求權力、財富背後的目的跟價值,那麽我們就不再只是追求名利。」如果明瞭此刻的工作可以為整體社會帶來價值與利益,那麽生命就是服務的、是貢獻的,不是被權力跟財富牽著走,而是清楚知道自己在經營什麼,不會對生命感到迷惘。

很多人以在家的身份做學佛修行,會認為事業、家庭等世俗事務與修行相違,會把權力財富和解脫看作是兩邊的事情,其實不見得,就看我們怎麼用心。

如果我們能夠運用解脫的智慧,以出離的心經營家庭、事業、學業,能夠以不執取的心去完成,那麼無論我們在做的是什麼,都是解脫的事情,因為讓我們受苦的是執取,而不是事情本身。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一切的覺,都是在生活的一切,在我們行住坐臥之中,只在於是用覺的心去做?還是用不覺的心去做?是用解脫的心去做?還是沒有用解脫的心去做?

金剛經提到「善用其心」,就是「用心」的問題,所以學佛的過程裡面,我們要學的就是覺,怎樣能覺呢?就是要離開執取,出離的這個用心。如果我們的生活裡面時時刻刻都是這樣子去用心,其實我們就已經把解脫跟我們的生活的一切處,都融合在一起。

我們要慢慢的去練習把法的智慧、法的見地跟生活連結,就不會覺得很多事是二元的,其實它就是「一」而已,做那件事情就是你的「一心」。所以我們就是把我們的一心經營好,一切地方、一切的東西就都是覺悟的地方,就都是自在的地方,就都是解脫的地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