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中心--大德寺

 圖:劉湘吟  編輯:劉湘吟  2022/5/19     2862


日本京都,大德寺,茶道,臨濟宗,宗峰妙超,一休和尚,平安禪,禪修

位於京都北區的大德寺,是日本臨濟宗大德寺派的大本山,公元1326年由臨濟宗僧人宗峰妙超創立,原寺院在應仁之亂(1467~1477)時被毀,1474年,著名的一休和尚(一休宗純。時年八十一歲)受天皇詔令,出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重建寺院,如今大德寺的山門、真珠庵就是一休和尚修建的;幾十年後,大德寺在茶道宗師千利休(1522~1591)以及兩位喜好茶道的將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大力推動下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日本的茶道中心。歷代以來大德寺名僧輩出,與茶道文化的淵源很深,是對日本文化影響很大的寺院。

千利休與豐臣秀吉的過節之謎
當年豐臣秀吉辦理織田信長的葬禮時,為祭奠織田信長而建立了總見院(大德寺的子院之一),形成一股風潮,從此日本戰國武將都把在此地修建寺院作為一種權威的象徵,大德寺因此更加興盛起來;和妙心寺一樣,大德寺也是由一片寺院群所形成的寺院區,共有二十四座子院(兩座別院、二十二座塔頭),除了歷史上曾有千利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名人加持外,織田信長甚至也葬在大德寺(總見院),還有其他日本著名人物也選擇長眠於此。

大德寺的建築形制是正統的禪宗寺院格局︰敕使門、山門、佛殿、法堂、方丈呈南北縱向配列,七堂伽藍完整無缺,其他二十四座子院圍繞周遭。在京都,擁有完整七堂伽藍的禪寺只有三座︰大德寺、妙心寺、東福寺。大德寺的佛殿、法堂等幾處主要堂院通常不對外開放,但遊客可以從外面看到佛殿的內部景觀。

大德寺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千利休與豐臣秀吉的過節之謎︰相傳1591年千利休擴建大德寺二樓時,在大門上掛了自己的雕像,豐臣秀吉入寺時就得從千利休雕像底下走過去,也意味著千利休的身分地位高於豐臣秀吉。此事觸怒了豐臣秀吉,最後要千利休切腹謝罪。此後每年千利休的忌日(3月28日),全大德寺各院都會舉辦茶道儀式紀念。

大燈國師 宗峰妙超
大德寺的創立者宗峰妙超(1282~1337)是日本臨濟宗僧人,播磨(兵庫縣)人,俗姓紀,號宗峰。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便有「神童」之名,十一歲出家,十四歲學天台,在佛國高峰、大應紹明門下學習,不久又拜入高峰顯日門下學習;嘉元三年(1305)後,跟隨南浦紹明參學,後來得到南浦紹明的印可,承其法嗣。二十六歲開悟證道,作偈云:「一回透過雲關了,南北東西活路通;夕處朝游沒賓主,腳頭腳尾起清風」。著有《夜話記》、《大燈國師語錄》、《碧巖集下語》等。

日本京都,大德寺,茶道,臨濟宗,宗峰妙超,一休和尚,平安禪,禪修武將赤松圓心因仰慕宗峰妙超的德行,於是在紫野(今京都府)創建大德寺,禮請宗峰妙超為開山;之後花園天皇、後醍醐天皇先後皈依宗峰妙超,敕號興禪大燈國師、高照正燈國師等。受到兩位天皇景仰的加持,妙超和尚也善用自己的影響力,曾經創立女性道場,讓女性也有學禪修行的機會。

1337年(往生那年)因預知世壽將盡,曾囑咐後事;十二月廿一日集眾遺誡,次日端坐而逝,遺偈云:「截斷佛祖,吹毛常磨;機輸轉處,虛空咬牙」。世壽五十六歲,諡號大慈雲匡真國師。

妙超和尚佛學知識體系深厚而全面,一生成就非凡,尤其在佛學和書法方面,對後世留下深遠的影響︰在佛學上,他融匯各流派於一體,自成系統,不止一次被授予國師稱號,地位之高為五山第一;他在書法上的貢獻與宗教成就一樣為世人所傳頌,將深厚的佛學修養融通於書法藝術中,不但是日本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里程碑,更被後世史學家尊為「日本禪僧書法第一人」。

茶道宗師 千利休
大德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歷史故事,莫過於千利休(1522~1591,日本戰國時代著名茶道宗師、禪宗思想家)與日本歷史上著名將軍豐臣秀吉之間的恩怨;茶道在日本興起,與掌權的將軍喜愛茶道有莫大關係。

被日本人尊稱為「茶聖」的千利休原本是一名繼承家族魚貨生意的商人,但因從小就十分喜愛禪宗與茶道,後來放棄從商,跟隨一些大師學習、給禪師當學徒。因為這些經歷,加上早年從商接觸到許多國外事物,使他對茶道產生獨到而創新的想法。

在他接觸到「侘茶」(Wabi-cha,又稱寂茶、寂靜茶)後,深受其中美學與哲學意涵所吸引,認為這才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所在,從而不斷鑽研,並提出跨越時代的品味觀、世界觀。後來影響日本文化甚鉅的侘寂(Wabi-Sabi)美學,正是從千利休所倡導的Wabi-cha精神轉化而來。

千利休先後得到戰國時代名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肯定與信賴。在千利休之前,日本茶道已經發展到十分精緻、高度形式化、規矩森嚴而又富麗堂皇,那樣的風格已成為茶道的標準;而千利休的侘茶一改前風,茶室只是個必須彎腰才能進入的斗室,主人跪坐著迎接客人,磨成粉的茶葉(抹茶)置於陶碗中,綠色茶湯襯以黑色陶碗……在簡陋樸素、回歸初心的優雅之美中,不可言說的禪意亦油然而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