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們始終不滿足,還是哪裡出錯了?——禪關21日的轉變(系列之三)
圖:沈仲怡 文:邱?溱 學員:沛淇
2023/4/6
2651
其實禪修所帶來的好處,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沛淇篤定地說著,在疫情期間,她帶著女兒遠從加拿大來到台灣福隆的靈鷲山,體驗21日禪,禪關結束後感念法師與法工們的護關,因此還繼續留下擔任法工,持續在山上護持禪友們禪修。
「初接觸禪修,就待了這麼久,需要很大的決心吧?」忍不住詢問,沛淇卻感謝這一切緣分,一開始她認為自己坐不住,想打退堂鼓時,女兒總會追問「為什麼不行?」、「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一再打破了長大成人後總會為自己樹立的舒適圈,她才能充分的體驗禪修帶來的各種衝擊與安適,為生命種下了一個轉折。
「把自己坐在那邊,到底有什麼好?」沛淇當時想要禪修,是聽聞了冥想的好處,又據說禪修可以讓自己開心、快樂,找回自心,然而真正離家萬里,坐禪之後,才發現會先體驗到一連串的不快樂——腦海的影像、音聲總停不下來。
「我們總是在一直忙碌,讓頭腦的聲音不停的迴盪在行住坐臥之中。」沛淇上座後發現:「只要對方一個眼神,或腦海浮出某個事件,一部(不真實的)預告片馬上就出來了,一場悲劇片段就這麼突如其來的,從頭演到尾。」
一旦坐在蒲團上,這一幕幕劇碼就難以忽略地鮮活了起來,驚悚片、喜劇片、恐怖片⋯⋯即便是有趣、溫馨的腦內小劇場,也都是憑空所想,「所有這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都是假的。」坐禪時看似如如不動,就能編寫出這麼多從未發生過的劇情,沛淇深刻體會到:「我們的心原來可以像雲霄飛車一樣,百轉千折。尤其跟親近的家人、伴侶,只要念頭跳到某個情境,就會把過去一連串的狀況都拉出來!用舊經驗來審判對方。」因此,慣性的防衛機制又冒出來,不僅造成重複性的爭吵,還能越吵越嚴重。「啊!原來這就是師父說的自尋煩惱吧!」沛淇在禪關中體悟,這一切,其實全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即便認知到這一切,坐上蒲團的時候,各種疼痛找上身依舊難受,但最擾人的是止不住的負面念想。身體是靜的,頭腦是活躍的,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在靜止的軀體中不停張揚,又像跑馬燈一樣重複輪轉著,持續累績、無可遏止的悲傷再無法透過慣性的壓抑戛然而止,「因此我想,那或許是一種釋放,就讓它流動吧!」沛淇豁出去似的允許情緒浮現,反而讓頭腦漸次放鬆下來。於是她進入了更深的覺知,發現生命中快樂的片段,在腦海中像是不沾鍋一樣,轉瞬即逝;悲傷的卻像魔鬼氈,揮之仍在。
「是我們始終不滿足嗎?」她試想著,總忍不住一直向外頭抓取,「這個有了還不夠,我還要那些,全都到手了,又想著下一個目標在哪裡?擁有了這麼多,我們還是沒感覺、不開心,因為我們的心是空虛的,我們的心生病了!」
禪關結束,沛淇仍摸索著身體疼痛的根源,「是我有所求?是我用力過猛?是我執於進步?越是有所期待與執著,自己的心情越是低落,注意力也變得散亂,原來,我一直用了錯誤的方式與自己相處。」過去會想著「你對我好我就快樂」、「你好好讀書我就快樂」,以在乎之名,把心交給別人,把快樂與否的權柄交給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購物、玩樂、遊歷世界各地,擁有豪華的物質生活,這真的能讓生命時刻感到快樂嗎?
在禪修中找到心,沛淇才發現「快樂是自己找的」,而非投注在伴侶、孩子或各種目標上,正如同「禪修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你自己。」允許自己放鬆下來,回到平靜的狀態,原來那才是真正善待自己的方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