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沒有,就是聽「覺」

 圖:Andy Fu  整理編輯:劉湘吟  2023/11/22     3311


平安禪,靜坐,冥想,傳承,禪修,心道法師,覺知,四步驟,禪廿一,聽寂靜

禪關結束了,是不是修行就結束了?好比每天做功課,功課做完就下班、沒事了,是這樣嗎?可能有的人心裡想︰下山之後我要去做什麼做什麼慰勞自己……好不容易花了七天攝心,一下山馬上就放縱、散掉,這樣好嗎?大家自己去分析、想一想。

禪修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了,但是這個效果往往很快就流失了。很多人都覺得禪修很好,可是平時沒有花時間去訓練;我們花很多時間鍛鍊身體、吃保健營養品,師父說身體是「違章建築」,為了這個違章建築好過一點,我們花很多時間心力,但心天天在煩惱,我們不管它。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在和心無關的事情上,卻很少花時間在真正與生命的解脫有關的事情上。

心是需要訓練的。有了平靜的心,才能做出明智、正確的決定。平靜的心才不會一直去攀緣、帶來種種痛苦。如果有持續禪修,師父的開示你也會愈來愈聽得懂,即使同樣的開示,你在不同的時間點聽,會有不同的體會和領悟,因為你一直持續不斷在練習,內在的體證也會有所不同。

覺知有沒有形相?它是透明的嗎?「覺」的體是空空洞洞的——這是我們要不斷不斷認持的。譬如喝茶,茶來品茶,茶去不留,無所緣,無所住。如果有所「住」,就叫執取,這在生活上很常見,像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在我們心裡還一直不斷倒帶播放,所以才會煩;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先去揣想、預期,自己先開始寫劇本了。所以煩惱都是自尋,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

生活裡有很多情節,社會紛紛擾擾,也許有人會想︰我天天打坐,到底有沒有效?先不管有沒有效,就是要去做。當你的心能夠靜下來、能夠覺察自己時,就會看到︰萬事萬物都是暫時的、不實的,都是來來去去的。

「覺」時時刻刻都跟我們在一起,很白話地說,覺就是心,就是覺性、佛性、心性、本來面目。它在一切處,只是我們有沒有去認得它?熟悉它?帶著覺知去生活,同時帶著覺知去做覺察,它兩個其實是一個。

「覺」是什麼?就是沒有啊!聽沒有、聽寂靜,就是聽「覺」,聽我們的覺性。就這麼簡單,可是我們自己會想一套。

—2023.03.19 精進禪廿一 一七解關 廣純法師開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