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鷲山初禪體悟
圖:傅冠菱、沈仲怡 文:蘇其穎
2017/5/26
7951
在臺灣友人賴郁芬的熱情推薦下,有緣來到山清水秀的靈鷲山參加菁英企業週末禪修班,甚感榮幸。途經曲折陡峭的山路後,初登靈鷲山,面朝浩瀚大海,耳聽海潮梵音,讓人有滄海一粟、萬法無常之慨。對於禪修,我既感神秘又莫名地嚮往,帶著一顆憧憬的心,祈求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此次禪修的課程豐富有序,品茗、齋食、開悟、平安功法、七支坐法、湧唱佛經、坐禪、行禪、抄心經、聆聽鐘鼓,動中有靜,張中有弛,讓大家身心皆受洗禮。學員們每日清晨5點30分起床,直至晚上10點止靜,全天幾乎都在禪堂度過。看似辛苦,但收穫的是一份終身難忘的生命禮物,沒有網路,沒有電話,更沒有電視,學員間相互禁語,用大量的時間練習打坐、感觀當下、觀照內心、覺知自己。
法師教導我們,放鬆、專注是禪修要領,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是禪修的目的。人生何處皆禪修,吃飯是禪修,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慢慢地咀嚼,感受食物的美味,感知萬物的能量,感恩大地的賜福。等待是修禪,不驕不躁,無喜無憂,靜心不語,心平氣順。行走是禪修,覺知腳的移動,覺知走路的步伐,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走,慢慢、緩緩地走。知道自己的腳步起來,又慢慢放下去,起來,又慢慢下去,心隨腳步,步步慢行,雜念愈少,妄想愈少。打坐更是禪修,打坐時,脊椎挺直,頭頂著天,肩膀放鬆,舌頭頂住上顎牙齦,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並距離肚子一個拳頭,眼睛微張,雙腳盤坐(有散盤、單盤、雙盤之分,初學者可從散盤開始),拇指相對,形成人體周天迴圈,讓身體的潛能充分發揮。
平安禪有四個進階,一是調息,用喉嚨吸氣,引導從丹田呼吸,肚子慢慢鼓起,讓氣息充滿胸腔,然後用鼻子緩緩吐氣。二是淨心觀照,依次序,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心無所觀。三是覺知出入息,控制好情緒,讓紛至遝來綿綿不絕的思緒收斂到對每一次吐納的覺知。四是聆聽寂靜,沒有任何物件的去聽這個寂靜,安安靜靜地去聽,然後讓你的內心慢慢進入安靜、平靜、祥和。
將行住坐臥都做到簡單樸實,讓一舉一動變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是禪的生活。通過這次難得的禪修體驗,我有以下三個感悟。
1、手機可以離手。由於工作的繁忙和朋友圈的交往,以往手機從不離手,不論是吃飯,還是走路,開車、開會,總會時不時地拿起手機看看資訊、讀讀新聞,儼然將手機變成了身體的一個器官。這次來禪修,手機被寄管,與世界聯結的器官被切斷。第一天手總會不經意地摸下口袋,內心有些沮喪,第二天與口袋接觸的次數少了,可以久久地遠眺群山、凝視大海、觀賞花草、細聽蟲鳴,還有掛在蜘蛛網上的露珠,慢慢地感受放空內心,觀注細微,讓身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2、拜佛拜出無我。拜佛不僅是敬仰佛,祈求平安幸福,拜佛還要拜出小我,甚至無我。我是誰,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是與眾不同的,在這個彰顯個性的時代,你不入我的法眼,你就走不進我的生命,你若傷害,我必反擊,因為我很大。當在佛的面前不斷地跪拜時,努力感覺自己越跪越小,越拜越輕,小到可以與昆蟲結交朋友,輕到可以隨風同行,隨遇皆歡。法師說,拜佛可讓心與眾生結緣,福報也將隨之而來。
3、禪修就是修心。禪是心,禪修就是一個調整身心健康的法門,當你的心慢慢沉澱時,明度就愈來愈強,你很混濁的時候,就會渾然不清。要做到一顆沉明的心,就從禪修開始,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精進,道家有一句話叫無中生有,就是只有達到沉明的無,才能會生有。亦所謂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心道法師告訴我們,心和平,世界就和平。面對紛擾的生活,禪修這條路,走的人會愈來愈多,希望我們都能朝著回歸源頭智慧的方向走,讓生命如水,靜默流淌,在寧靜中喚回自己,安於明覺,享受本然。
201704企業菁英禪學員 蘇其穎 寫於2017年5月22日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