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無塑時代」
圖:Andy Fu 編輯:劉湘吟
2017/8/2
6010
買早餐、茶飲料或到市場買菜,您還習慣用商家提供的塑膠袋嗎?超商裡裝盛各種食物的塑膠盛器最後去了哪裡呢?……看在愛護地球的人眼中,那一個又一個塑膠製品有如「環保不可承受之重」。什麼時候,「無塑時代」才會真的來臨?
也許不太遠了︰2016年8月,法國通過環保新法案,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使用塑膠碗盤與餐具。這則法案將於2020年實施,從現在開始,免洗餐具製造商還有3年多的時間因應,到2020年,他們必須確保所生產的都是以「可分解的生物來源材料製造,並且能被家用廚餘機分解成堆肥」的餐盤。法國這項立法也是世界首例,立法全面禁用塑膠餐具。
這條法案得到環保團體的支持與讚許,卻也引發許多不同的聲音︰歐洲包裝製造商組織Pack2Go質疑此法違反歐盟的商品自由流通法,並擔心消費者反而會由於誤以為「生物材料製造的塑膠可自然分解」,而把塑膠留在大自然裡;其次,目前已問市的多數環保產品只標示能在工業設備中被分解,家用廚餘機的分解溫度通常比較低,是否能順利分解由生物材料製造的塑膠製品?第三則是環保產品大多比塑膠製品昂貴,對低收入戶家庭很可能造成過重的經濟負擔。
雖然這條新法案引起許多正反不一的討論,但至少顯示一件事︰如何減少塑膠垃圾並實際做出努力,是目前全世界的共同趨勢。據了解,包括美國舊金山、夏威夷、衣索比亞、摩洛哥以及澳洲和印度的部分地區也都陸續出台禁用塑膠袋的法則。
而在台灣,雖然沒有全面禁止使用塑膠餐具,但在2002年就開始推行「限塑政策」︰量販店和超市不再提供免費的塑膠袋。推行十幾年來,全台購物用塑膠袋從每年消耗30多億個下降至約14億個。
另外,從2016年8月1日起,台北市各級學校向不環保的餐具、瓶裝水說「拜拜」——包括台北市282所公私立國小、國中和高中職,校園中全面採用以不鏽鋼、陶、瓷等為材質,可重複清洗使用的環保餐具,國中以下學校不得在校內販售瓶裝水,高中職以下學校不再使用紙類、塑膠、竹、木類等一次性餐具以及美耐皿(melamine)材質的餐具。學校裡買不到瓶裝水,希望能藉此養成學生「自備環保杯」的習慣。據估計,這樣一年可減少1294萬份免洗餐盒(堆疊起來相當於890座101大樓),和140萬個寶特瓶(堆疊起來相當於660座101)。
為了推動校園禁用免洗餐具與禁售瓶裝水,台北市教育局預計投入236萬元,協助21所學校增設飲水設備,台北市政府也編列1300萬元預算,為35所公私立高中職的熱食部業者換購不鏽鋼餐具,及裝設截油槽、碗盤清洗水台等設備。
含有「塑膠」成分的物品除了明顯可見的塑膠製品,還有肉眼不易察覺的「塑膠柔珠」。「看守台灣」協會調查國內近500種沐浴乳、洗髮乳等清潔用品,發現其中近四成都含有塑膠柔珠,這些塑膠柔珠往往在人們使用、清洗後排入下水道,由於無法分解,最後流入大海、污染海洋;除此之外,海裡的魚會吞食這些塑膠柔珠,人們吃海鮮,於是也吃進了這些塑膠柔珠……這樣的「塑膠生命旅程」真令人聞之色變!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8000 公噸的塑膠柔珠流入海中。為了保護海洋環境,也保護人們身體健康,環保署在2016年8月下旬公告「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預計自2018年7月起,不得進口和製造含有塑膠柔珠的清潔用品,2020年起全面禁售。
「減塑行動」、「無塑生活」在全球各地風行草偃,您是否也行動起來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