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奉獻,閃耀生命之美

 圖:沈仲怡  文:劉湘吟  2017/9/18     4533


靈鷲山,平安禪,法工,禪修,蔬菜汁,學佛,金剛經,水陸,心道法師

 

2016年4月上山打禪七,王師兄是護關的法工;2017年8月的斷食榨汁培訓又見到王師兄,他是教學員們實地榨汁操作的講師之一。台北講堂的師兄師姐們當然都認識他,而如果您在週二上山的話,在圓通寶殿東單旁的星期佛區域也會看到志工值班的他。就像許多菩薩一樣,樸實的個性和穿著,少言實做的風格——他,是王錦城師兄。

 

王師兄在鐵路局服務了四十多年,「我們是做工程的,公路養護總隊。」2016年1月退休的他,看不出已經是68歲的「阿公」。

 

四、五十歲時王師兄喜歡爬山,假期時常和山友去爬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一去幾天。為什麼喜歡爬高山?「最重要的是空氣不一樣。」有人問他爬奇萊是什麼感覺?「從奇萊北峰、主峰到南峰,走在稜線上,半邊臉被太陽照射得熱辣辣的,另半邊臉感受的卻是冷風的冰涼……」這種經歷令人難忘。

 

在皈依成為佛弟子之前,有一天他途經一家善書社,無意間走進去,第一次接觸佛經,第一本翻看的是《金剛經》,「一翻開來就看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兩千五百多年前,已悟道的釋迦牟尼佛過的是托缽的戒律生活,托缽回來,吃完飯、收好缽,弟子請法,世尊說法……令他十分讚歎、嚮往,「這和我印象中的佛教相差太遠了!」原來,佛法並不是金碧輝煌的佛寺、大殿……當天他就請了三本經回家。

 

那是1989年,當時王師兄從事的鐵路工程有些要去拆墳墓,晚上睡覺就做惡夢,「連坐一小段火車打個瞌睡都會做惡夢。」但很奇妙,「自從念了《心經》、《金剛經》,不再做惡夢。」

 

王師兄從小家境清寒,他是四兄弟中的老大。當他開始接觸佛經之後,也開始和母親說到佛法,母親說︰早年因為家裡沒錢布施,所以不敢主動與寺廟、師父結緣……其實家裡和佛是有緣的︰「我曾祖母吃素。我叔公出家為僧。」

 

1991年,王師兄的母親突然中風,三天後就往生了。王師兄請法師到家中做法事、為母親做皈依。之後他想更進一步學習經典、早晚課等,自己去買書、買CD自修。

 

因緣使然,1995年和靈鷲山結緣、皈依心道法師,當年就參加水陸法會,「我們累劫以來都做過許多不該做的事,所以每一個人都會有障礙;要排除障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超度累世以來的冤親債主。」

 

拜水陸的第一年,王師兄就有不可思議的切身感受;那時王師兄在工作上得罪了局長,局長一直要找他麻煩,「水陸拜完沒多久,竟然局長就換人了。」當時王師兄正在念高中的大兒子有一天跟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我坐公車時往車窗外看,看到很多孤魂野鬼……」王師兄聞言嚇壞了,有師兄姐建議,為兒子拜一個梁皇寶懺,王師兄採取了這個建議,「很奇妙,做完以後,兒子就沒有再看到那些了。」之後正值叛逆期的兒子狀況也慢慢好轉。由於親身經歷的真實體會,王師兄說︰「做水陸、拜懺絕對有效。」

 

2011年父親往生後,王師兄和同修煌鑾師姐開始到山上當志工,從開山聖殿、大寮、禪關護關、斷食榨汁到星期佛志工值班。往往禪三護關一次就在山上待3、4天,把休假、假日都用在山上服務,為什麼呢?「山上就像仙境一樣,去當志工就可以住在山上,多好;另外幫助別人也是一種成就。」

 

靈鷲山,平安禪,法工,禪修,蔬菜汁,學佛,金剛經,水陸,心道法師

 

王師兄說得雲淡風輕,其實若沒有一份發心、一股願力,是無法長期在山上當志工的。以斷食榨汁為例,學員們早上6︰50要喝蔬菜汁,護法菩薩們凌晨4點多就要開始洗菜、切菜、瀝乾……才趕得及6︰30榨汁。

 

2015年夏天,一次颱風剛過,不久後就是斷食禪三,王師兄心裡有點放心不下,想上山看看,「不知道那些工具、榨汁機等器材是不是都沒問題?」那天(同時也是大願隊一員的)王師兄在下院(聖山寺)集會結束後,號召另幾位師兄一起上山看看。他到開山聖殿碰到蓓汶師姐,蓓汶師姐一轉頭看見他嚇了一大跳︰「我剛剛才跟菩薩報告,過幾天斷食禪三要開始了,可是相關工作都沒有頭緒,怎麼辦?……竟然你們就出現了!」原來,榨汁的器材都在倉庫裡,而颱風造成小坍方,使原本通往倉庫的路走不通了。王師兄和其他幾位師兄想辦法把七、八箱器材運出來,搬到雲來集,搭起棚子工作……「以前很累、很麻煩,紅蘿蔔運到華藏海西單,我們要用推車推到前山齋堂;有的沒有冰箱可以放,要分批找空位儲藏……現在圓通寶殿啓用後就方便多了。」

 

問王師兄,學佛這些年來,最大的體悟是什麼?「法師常常開示我們︰『你們來這裡,要知道以後要怎麼死啊!』真的這個最重要。」學佛、到山上當志工,「你不會害怕將來死了去哪裡、會怎麼樣?這些都不必管。慢慢生死就看淡了,不會徬徨,也不會害怕,該做什麼事就做。」

 

篳路藍縷,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聽王師兄說起志工、法工的甘苦談,深深感受到一路以來許多菩薩的發心與護持。服務、奉獻,這樣的生命之美,在許多志工菩薩們身上,閃耀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