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生命,開創無限可能

 圖、文:劉湘吟  2018/1/9     4444


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特教老師,如沐春風,當輔導老師,生命經驗要豐富,有願力的人,像是乘願再來的菩薩,

有些以前沒有的名詞,現在卻是耳熟能詳,像是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其實這些屬於「人」的特質並不是新的發明或出現,也許只是因為社會的進步、分工的細化、環境的改變等,使得某些特質和現象在這個時代更被看見。

 

您的身邊有過動兒嗎?對自閉症的孩子是否有一套既定的、模糊不清的認識?原本對「特殊教育」一無所知的我,在認識了一位特別、另類的特教老師之後,開始慢慢更理解生命中曾經遇到的一些人,很奇妙的,自己的生命也有得到某種程度的鬆綁、療癒……

 

「我的特長就是向別人道歉」

「曲老師」、「光頭老師」……孩子們總是這樣叫他——他是曲智鑛,一位體制外的特教老師。

 

認識智鑛是一種奇特的緣分;原本沒有交集的兩個人,應該是因為「教育」這條線連上的,而我並不是專業老師,只是為了實踐公益旅行+深度旅行的夢想,曾經赴大陸山區小學擔任志工老師(大陸稱為「支教」)三年多。那段給山裡孩子當老師的經歷和記憶,是生命中獨特而難忘的「老師」生涯。

 

因為這段經歷,任職出版社的大學同學找到我,為智鑛的第一本書《不孤單,一起走》(2017年9月親子天下出版)擔任編輯工作,因緣際會,接下了這份原本不會接下的工作。這位特教老師很特別,他自己從小就是不斷闖禍的過動兒;他用自己獨樹一幟的方式從事教育,強調「在實際的情境中學習」,常常帶孩子到外面活動,甚至去旅行……因為如此,他常常心驚膽顫,且練就了「向別人道歉」的特長,但他認為要讓孩子真正學到生活的技能,就必須如此,讓我十分認同且佩服。

 

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特教老師,如沐春風,當輔導老師,生命經驗要豐富,有願力的人,像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我也很認同他所說的「光譜」概念︰與其用疾病的分類把人標籤化,不如以光譜的漸層來看待、理解每一個人。就如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內向或外向、悲觀或樂觀,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等特質,只是比重不同(而這個「比重」,和情境還有很大的關係)。平心而論,我弟弟就有些自閉症的特質,只是那個年代「特教」還不發達;而我自己也有點亞斯伯格(智鑛說,現在沒有亞斯伯格了,都叫自閉症),只是沒有被「判定」。

 

在見面之前,我透過臉書先了解智鑛,那時他和一群特殊需求的孩子、父母、老師義工們正在大陸沿海岸線滑板車滑行旅程中(那是一段長達四個月的旅程!)看著他們行旅中的點點滴滴,印象最深的是他和學生同擠在一張旅社單人床上的照片,這讓我吃了一驚——以前在大陸山區支教時我也住在學校裡,學生們也常來我的房間,但我不會和他們親暱到同睡一張床。當然,智鑛和學生同擠一張床也不是表示親暱(其實兩人都一臉衰衰的面無表情),而是旅程中不得不然的安排,令我吃驚的是,他的工作和個人生活是完全融在一起的!他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和孩子、家長或老師相處在一起而不覺得累……


這真的是天賦異稟。

 

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特教老師,如沐春風,當輔導老師,生命經驗要豐富,有願力的人,像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人與人之間最純潔的愛與關懷

為了多實際觀察他和孩子、家長、老師的互動,之後我跟著他參加單車環島行的後半段,從台南至花東;跟著他到南京︰大學的講座、到校入班觀察孩子的狀況、與家長晤談,晚上和廣西的特教老師們視訊課程……他住在孩子家裡,和孩子、家長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就像親友一般;回台北後又跟著他和孩子們爬了一次山,八個孩子,最小的五歲,最大的二十八歲,他兩兩分組,大的帶小的。只是爬郊山步道的小旅行,孩子們之間也有許多戲碼上演︰遲到的,愛現的,心情不好的,彼此看不順眼的,怕水的……他的節奏流暢而明快,不管任何戲碼現前,於他似乎都是司空見慣,明快處理,然後繼續前行。他是這個團體的帶領者,不管孩子們是什麼個性、什麼狀態或什麼速度,總是跟著他的步伐。

 

對待孩子,他非常尊重,平等相處,從不命令或要求孩子做什麼,但孩子都很聽他的話;他不會回應孩子的每句話,很多時候他在做自己的事,但時不時就會在關鍵時候做出回應——他不緊黏著孩子,但也絕不掉隊。他還是個出色的演員,有時親和,有時嚴肅,有時幽默,有時難過。對待父母、老師,他的態度總是真誠、體貼,非常有耐心,和他相處整個就是如沐春風。

 

很難想像現在這個體貼、敏感、有禮、大方(還得到許多獎項肯定)的特教老師,小時候是午休時永遠被罰站、會莫名其妙拿石頭丟同學的孩子。他自己活脫就是一個有力實證︰再怎麼不被看好的孩子,都有「翻轉」的可能,甚至可能比你我想像得還要好,還要精彩。


過動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特教老師,如沐春風,當輔導老師,生命經驗要豐富,有願力的人,像是乘願再來的菩薩,在環島行中我曾經問他,一個工作忙碌的特教老師,為什麼會義無反顧參加全程九天八夜的環島騎行?他說︰「我覺得,當輔導老師,生命經驗要豐富。要不然怎麼可能在一個小小的空間、短短的時間裡就能影響孩子?」

 

這話說得太好了!

 

他不斷在寫論文、發表文章,參加各種研討會、演講,舉辦各種營隊活動,和各地的特殊教育機構交流、合作;今年起也結束單打獨鬥的模式,開始串連、培訓更多志同道合的特教老師,陪伴為數眾多的需要協助的孩子和家長們;他還關心成年身心障礙者的未來,赴國外觀摩康復社區運作模式,夢想將來建立一所學校,提供更長期、完整的照護和陪伴……

 

我覺得他是有願力的人,像是乘願再來的菩薩,這一生就是要為特殊需求的孩子和父母們做一些事。數年前他曾寫下過這樣一句話︰「透過服務,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並感受人與人之間最純潔的愛與關懷」——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卻在我認識他之後,深深感覺到是那樣貼切、真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