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坐習慣有賴於不斷培養
圖:沈仲怡 紀錄整理:沈仲怡、志美
2018/5/25
6911
靈鷲山無生道場春安居49禪關,甫於4月21日圓滿解關。最後一梯學員在解關茶會中,向指導法師們分享此次禪關體驗。
這次有許多學員來自海內外的不同地方,每個人來參加時的狀態也不同,有的一踏進禪堂就感受到喜悅,有的則是抱病參加,而在禪修過程中,身心都愈坐愈好。有的學員表示,學禪之後心明顯變得更柔軟,對人對事都多了一份恭敬,也能升起慈悲心。有學員前頭幾天禪坐不得力,經過指導法師提醒後,明白是想要有所得的心太緊繃,開始懂得放鬆、放下,並隨時懷抱感恩的心,之後就愈來愈能專注,也益發體會到心的明亮。
禪修的體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一步一履無論艱辛或自在,都是走在通往解脫的道路上。大家有緣共聚禪堂一同共修,成為彼此的善知識,而這些誠摯的心得分享,也為這次禪關做了一回珍貴的註解。
解關前,指導法師廣純師對學員的最後提點:
大家回去以後還是每天都要早晚禪修,方法要不斷地純熟,才不會掉,一天不練就若有所思,兩天不練之後方法就會不見,我們不要讓自己的功夫打回原形、又回到原點,所以禪坐習慣要不斷地培養。
為什麼心道大和尚要讓我們一動一靜、一動一靜地練?因為我們不可能一整天都在禪坐,我們常常一上坐就閉著眼睛,但是在生活上有很多的動態,行住坐臥之間都要睜著眼睛去做事情,那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修行、保持清楚覺知和放鬆?這就要在平常的功夫下手。
煩惱來時,我們不可能為了不要這個煩惱就趕快打坐,所以在生活當中也要如實地做寂靜的觀修,我們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這個根性是一樣的,是我們的如來藏性,本不生、本不滅。根性就是體性,因此我們吃的時候就是覺知,在嗅的時候就是覺知,除了覺知,不做第二念的分別,隨念分別的第二念不起,那麼就回到「體」,也就是回到不生不滅的體性。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放鬆、覺知、專注,有空時回到禪堂來閉關是最好的加行精進,這個精進是靠共修的力量,讓大家能不斷地把方法用上,心道大和尚的法門最重要的不只是訓練你的心安定而已,而是能夠斷煩惱、了生死的。我們的生命很無常,甚麼時候會死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好好地覺知每個起心動念的當下;我們的念頭是依一切外境的顯現而起,因為我們的習氣,會去沾著於外境,沾著的時候就跟著外境跑了,可是當我們覺照它的時候,念也就滅了,也就不會涉入了。這個都要靠禪修的訓練,還有對沾染的心性要有所了知,那麼就不會隨境而轉,也就不會隨著念而走了。
在禪修當中,可以很專注地看到我們所有念頭的起起伏伏,可是因為我們不純熟的關係,所以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心念,如果我們不斷地在禪坐時也修,在日常生活中也修,不斷練習的時候,慢慢地自然而然就會純熟了。
以往禪關是不行禪的,為什麼現在有疾走、行禪、拜佛、功法?目的就是讓大家在生活上無論怎麼樣能夠保持清醒、覺知、專注,能在生活當中起修,然後從起修中再回到禪坐上。希望大家回去後,持續禪坐不要斷,反覆這樣的練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