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重塑大自然和人類的關係

 圖:沈仲怡  文:許凱森  2018/7/10     5279


用愛重塑大自然和人類的關係,荒野保護協會,吳惠慧,塑膠柔珠

「如果您喜歡拈花惹草,喜歡招蜂引蝶,樂於分享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美好及喜悅;如果您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產生疼惜與感觸,對待人或事總是抱著樂觀與積極的態度,並樂於挪出些許時間,充分貢獻、分享與學習,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對象!」這是荒野保護協會第二十五期解說員訓練班的招生文案,而民國84年第一期解說員結訓的吳惠慧不誇張,真的每一點都具備。

觸動內心 埋下和大自然的引線
吳惠慧從小就愛親近郊外,還沒進入荒野保護協會之前,就經常參與新北市山岳協會的爬山活動,不論是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或是1,500公尺以下離市區較近的郊山,都經常有她的足跡,爬山對她來說並不是為了獲得征服的快感,當夥伴們急於攻頂時,她想的卻是放慢腳步好好認識身旁的植物,單純地想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回憶起有一次參加花蓮太魯閣蓮花池的活動,一位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員對於公園歷史、沿途的一草一木、多年前是什麼樣子、發生了什麼故事都能如數家珍地詳細說明,這般情景深深觸動了她,好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她一樣,甚至到現在,吳惠慧都還清楚記得那位解說員的名字。

那次活動之後,偶然在報紙上看到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的連載文章,將台灣生態介紹得生動有趣,還找了一整套徐仁修所著的蠻荒探險系列叢書來看,知道他當時想要成立荒野保護協會,二話不說馬上加入會員,並硬是擠進已經截止報名的活動裡,那次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所以,荒野保護協會的第一期解說員訓練招生時,吳惠慧當然沒有缺席,也集結了各方愛大自然的武林高手,讓吳惠慧除了植物之外,也跟著認識不少蝴蝶、鳥、蟲等。

吳惠慧透露,荒野保護協會對於解說員的標準很嚴苛,不能只是一個知識型的解說員,而是應該長年浸淫在自然裡,並且還要能說出自己被大自然感動的故事,不能走進山林卻不愛護山林,觀看野生動植物卻不愛護萬物生靈,對自然生命的認知不應該只有物種,卻沒有愛。

用愛重塑大自然和人類的關係,荒野保護協會,吳惠慧,塑膠柔珠熱愛生活 樂當大自然的志工
有人說熱愛大自然的人一定熱愛生活,有一顆開放的心並且勇於嘗試接受新事物,這完全就是吳惠慧的寫照。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之初人力有限,所以吳惠慧相當投入,正職工作以外的時間幾乎都在協會幫忙,要行前探勘、要帶活動、要從早上帶到晚上的夜觀,經常開完會之後回家都已經深夜,雖然很累可是她卻很開心,隔天還是精神飽滿地去上班,因為這些工作、這些夥伴都代表的是對土地的熱情,大家都互相被彼此感動,願意不斷地繼續做下去。

當生態解說員不能住飯店,甚至不一定有床可以睡,一切吃住都沒有辦法講究,好幾天的家當都要背在自己身上,讓吳惠慧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動是在武陵農場附近的思源啞口,一群人住的是廢棄軍營,無法緊閉的門被陣陣強風吹得開開又關關,沒有自來水,取水要到溪邊,再加上差一點就要降雪的超級低溫,簡直不是克難兩個字可以形容。

以前,人類只有在需要時才向大自然拿取適量所需,現在,人類用半個地球的面積去種植農作物和飼養牲畜,在原始森林裡開闢道路,使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地力衰退,燃燒和廢氣更改變了空氣成份,甚至連海底魚類的肚子裡都有塑膠柔珠。愛大自然的人不會破壞大自然,學習尊重和順應大自然是人類現在的當務之急,想要重新建構生命的和諧共存,我們必須用另一種方式重塑大自然和人類的關係。

大約在20歲左右,吳惠慧就曾經跟同學一起來過靈鷲山,為了一睹美麗的山海景致風光,而現在與靈鷲山再次結下因緣,同樣是大自然牽的線,在每月一次的靈鷲山生態導覽課程將自己的所學與經驗分享出去,期許更多人能像她當初被觸動那般愛上大自然。

大自然無處不在,始終靜靜佇立不曾離開,我們只需要學會去觀察發現,不必強迫自己一定要看出個什麼名堂來,也不用硬逼自己強記下所有植物的名字,只要經常去看,自然就會記住,因為大自然裡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具有啟發人類天賦的功能,每個人也都有一條看不見卻會自動回應大自然的牽線,只要真心尊重愛護大自然,細心觀察一段時日,就一定會有所體會。

 

親山觀海體驗一日遊靈鷲山蘊藏的無限生機,植物生態,森林,心道法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