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知道,不執取

 圖:Andy Fu  整理編輯:陳堯青  2025/8/21     2459


平安禪,靜坐,冥想,禪修,四步驟,覺知,坐禪,護關,法工,心道法師,樂活禪,斷食禪,禪友會,讀書會

問︰禪修一段時間之後,在打坐時會看到平常自己意識不到、一些比較深層而微細的執著,應如何對應?

廣純法師︰還是要多練習禪修,也要多去聽經聞法,誦經持咒也很好,這些學習會讓我們更加了解在禪修時遇到一些狀況時該怎麼辦。

怎麼辦呢?經典中都告訴我們了︰「無所住。無所得。無所執」。對於禪修時發生的所有境界、覺受,都是無所住、無所得,如夢幻泡影,都是因緣和合下的一時顯現。這樣我們就不會去執取。

看到它、知道它,不執取。心繼續在調柔的狀態。

怎樣知道自己是否有進步呢?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當自己起心動念時,你都能覺察、觀察到,萬一起了惡念、不好的念頭,你可以讓它不起,把它調到善念、好的念頭。做了好事,也不會執著好的名聲。

有時候我們內心會有許多細微的計算、眼紅、嫉妒,一些不便攤在陽光下的內心小劇場,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冒出來,沒關係,那只是我們過去積習已久的習性一時冒出來,念頭生起了,不住、不隨就好了,如果「住」了,就抓住、套牢了,進一步造惡業,才麻煩。

當我們「止」的能力很好的時候,就能夠隨時隨地覺察到自己的心,並且能夠進一步觀察︰自己這一念心是怎麼來的?從哪裡冒出來的?過程中它怎麼樣?滅的時候又跑到哪裡去了?……一般來說,有了十年、二十年禪修的功夫之後,就會體悟到一切都來自於自己那不來不去的一念心。

修行是一條長遠的路,是不斷與自己的習氣拉鋸的路,不是一蹴可幾的;最後的目標是「不住生心。利益眾生」。

—2025.01.01 禪生活共學 答學員提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