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6 圖:沈仲怡 文:劉湘吟 7533
88歲的李媽媽分享說︰「我鼓起勇氣來參加禪七,因為也許這是我這一生最後一次機會了。我在三十多年前皈依了心道師父,非常感恩師父因材施教,給我最淺顯的開示︰『在生活裡修,起心動念都向善的、好的方面去想,去做。』改變了我許多習性,這些年來和家人、朋友的相處也都很融洽。
2019/4/2 圖:沈仲怡、文獻中心 文:王珍瑜 6221
這次禪修過程中,最讓凌文龍印象深刻的,是心道法師告訴他的「分別心」,對生活在香港的他感覺特別深刻:「師父的話語提到『分別心』,讓我很有感覺,不只在香港,現在世界因為資訊太快、太複雜,我們收到的所有訊息,是經過搜尋引擎傳遞過來,
2019/4/1 圖:沈仲怡、文獻中心 文:呂政達 8633
《一念無明》這部作品也糾纏在親情的死結裡,完全無法解開。曾志偉飾演一名早年拋家棄子的爸爸,卻在老年後帶回罹患躁鬱症住院的兒子,住在香港最典型的狹窄斗室。在空間的擠迫感中,兒子的病情,老爸的罪惡感,
2019/3/14 圖:Andy Fu、靈鷲山佛教教團 文:徐秀鈺 6238
清楚的覺知,是因為專注且專心而被啟發的。因為夠專注,所以當覺性被啟發時,身心就會安住在當下,當專注在當下時,心是沒有善惡念生起,更沒有分別的。對我來說,這些師父常開示的句子,就是很有道理,但聽過也就過了,然而這次的禪關,
2019/3/6 圖:沈仲怡 文:普郡 5610
禪修,就是靜靜地與自己在一起。說的簡單,但談何容易。對我一個初學者而言,身理上的不適,是第一個得面對的關卡;學著如何將心念專注於法門上,不被因禪坐而產生的痠痛所牽制,這是一種掙扎與適應的過程,也難怪祖師大德們會說禪坐需要練習。因為似乎真的可以透過練習,慢慢「忽視」痠痛的不適。
2019/2/21 圖:Andy Fu 文:龔韋婷 5736
我想,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以前經常聽到有人說︰修行的路是孤獨、漫長而困難的。然而透過這次禪法的學習,我發現修行並不孤獨、困難,只要從生活上一點一點覺察自己的每一個動作,乃至於覺察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我們就能夠知道並發現自己的問題,進而修正自己、改善自己——這也就是走在修行的路上了。